戴震之“道”的构成及其特质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戴震思想中的重要概念“道”作为检讨对象,以哲学概念分析为基础,结合其生平心路变化以及时代状况,分析道的特质,进而揭示戴震哲学的终极关怀以及时代特征。所讨论的主要内容,一是既往研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道”与“天道”。即通过戴震对道理关系、道器关系、道气关系几个问题的论述,揭示戴震的“道”的实质;三是“道”之作为“人道”。重在考察“人道”作为戴震论道的重心是如何表现的,认为戴震的“人道”是和“天道”一致的,它是“道”在社会中的自然存在,具体来说就是“仁义礼”等纯粹中正因素以及在社会中的外在表现;四是“人道”与“情欲合理论”。探讨戴震通过“达道遂欲”的主张不仅使个人之道自然合理,而且进一步地和他人之道发生联系,从而使整体性的人道在情欲的基础上得到贯通,使人伦秩序和社会关系合理有序;五是求道。讨论戴震通过“学”和圣人之道贯通,通过向圣人之道的无限接近获得道德上的提升进而使人道的纯粹性得以完美的体现;最后是试图指出戴震之“道”的社会关联。
其他文献
该文试图以明清时期山西洪洞士绅群体为切入点,考察士绅如何在地方社会建构和强化地方认同进而把洪洞塑造为一种象征的过程,以此来把握明清时期洪洞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尽管明清时期,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地位早已丧失,但厚重的文化传统仍是其社会运行无法避免的历史情境和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经过
清末以来历次修律或立法并未使我国继承法发生根本变化,直到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妇女运动决议案”后,对女子继承财产权日渐重视,传统的宗祧继承法受到批判
杜佑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曾经长期在政府任职,担任高级官员。长期以来的从政经验,使杜佑的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有可靠的实践依据,他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视野开阔,思考全面,富有洞察
前些天,我岳父外出时,不慎从楼梯上跌下来,导致左髌骨摔裂成3块。刚到医院时,医生给包扎敷药,用石膏固定了患肢。但老人腿脚一出问题,就心烦意乱的,而且伤处疼痛,行动不便。
本文旨在通过对《申报》言论和《申报》报道的梳理,对《申报》近代地方自治观的确立、《申报》的地方自治理念、《申报》于清末自治改革的关注重点及回应、清末地方自治改革的
通过对蔗苗枯心率及甘蔗产量构成因素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蔗苗枯心率高低与甘蔗有效茎及茎径变化间存在相关性,与株高变化间相关性不明显。在一定枯心率范围内,枯心率与有
上、下加拿大、新南威尔士、开普殖民地和新西兰是较为典型的英国白人移民殖民地。许多英国白人移民殖民地经过斗争,在19世纪中期先后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取得了对内部事务的控制
给出了人体组织光学穿透深度和折射率测量技术和两组实验结果.作者开发了一种测量光学参数的新方法,这种间接测量法用漫射理论的解结合Monte Carlo模拟的一个结果,通过测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