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口东洼位于渤海海域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边缘凹陷。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边缘凹陷发现了PL19-3和PL25-6等大油田,证明了边缘凹陷也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使得其受到了较大的关注。目前,黄河口东洼勘探程度较低,钻井较少,基础石油地质的研究不足,烃源岩的质量、形成机理和发育模式问题,复杂油源问题、高硫原油的形成机理问题等等的认识不够直接影响了研究区的勘探开发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论文以凹陷内烃源岩和原油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研究区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类型最好,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且成熟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沙一二段烃源岩次之,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东下段烃源岩质量一般,达到优质烃源岩的比例相对较低,类型相对较差,成熟度相对较低,生烃能力较前两者要差。研究区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别,其中沙三段和东下段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主要受湖盆古生产力的控制;沙一二段烃源岩的形成,主要受强还原沉积环境的控制,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且不同层段烃源岩发育模式有所差别。在缺少可靠岩心资料情况下,利用十余项测试资料,近二十余项指标,对不同来源的原油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区分。研究区主要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原油,一种为咸化环境来源的高硫低熟重质原油,其主要来自于沙四段烃源岩,为沙四段烃源岩在早期生排烃的产物;另一种为淡水环境来源的低硫成熟原油,其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为沙三段烃源岩生烃高峰阶段的产物。研究区原油稠化的原因主要是生物降解作用,其使得原油密度变大,粘度增高,发生稠变,但对原油的含硫量无明显影响,高硫重质原油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环境和油源的岩性有关。咸水环境中,水体分层,硫酸盐还原菌产生的H2S与浮游植物、细菌等发生合成生物类脂物的反应形成含硫化合物,其主要是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类及含硫甾烷类化合物。利用多项指标探讨了油气充注方向,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总结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源-断-盖”共控,为本区的油气成藏提供了新的认识和依据。
其他文献
工业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水质的恶化。正确刻画地下水流系统,是研究地下水污染问题、开展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基础。本论文研究区位于鄱阳湖流域西部,区内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埋深较浅,与地表水联系较为密切,当地有机硅生产过程中酸性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分析水化学和典型污染组分,识别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探讨主要的水化学类型及受
学位
微生物生长和新陈代谢、细胞表面的特性及可以沉淀矿物和捕获颗粒的细胞外聚合物质(EPS)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内残留了各种微生物印迹,代表了极为复杂的形成机制,促使微生物碳酸盐岩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的过程中,对辽东半岛及邻区寒武系芙蓉统微生物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及室内研究。研究区微生物岩多以生物丘的形式发育于浅缓坡环境中,多为均一石、凝
学位
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化工产业是目前化工行业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具有经济和环境双方面的效益,是高耗能化工产业解决困境的出路之一。目前烷基化油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反应催化剂、设备等方面,没有从产业角度考虑产业的上下关联。因为烷基化体系涉及重要化工燃料汽油,在目前的燃料格局下,还将长期影响整个地球环境,所以亟须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化。本文从微观到宏观多尺度对烷基化油化工产业进行全面研究,由机理
学位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微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地球上最早的生态系统,所以成为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核形石是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类型,而且也是包覆颗粒的一种类型,由于产出环境多样,形成机理复杂,就像鲕粒成因研究那样,成为碳酸盐岩沉积学的难题之一。辽南及其邻区记录了寒武系丰富的沉积学现象,尤其在寒武系下部(第二统至第三统)集中发育了多套核形石灰岩层,代表了壮观的沉积学现象,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
学位
活性炭(AC)在早期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渗透反应格栅(AC-PRB)是其中一种利用形式,但是吸附性能降低和吸附饱和的AC会成为环境中潜在的风险源,影响着污染场地的长期运行效果。本文以三氯乙烯(TCE)作为AC-PRB吸附的目标污染物,利用Fe2+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Fe2+/H2O2/S2O82-)对吸附后的AC-PRB介质进行吸附性能的再生恢复,并考察再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再生机
学位
由于产出环境多样,沉积构成复杂,并与微生物活动紧密相连,微生物碳酸盐岩常常形成壮观的沉积而引人注目,也成为当今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寒武纪时期随着后生动物的辐射微生物碳酸盐岩也在增加,该时期不仅形成了显生宙早期的“第一幕蓝细菌钙化作用事件”,也被誉称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寒武纪-早奥陶世复苏期”,而且微生物碳酸盐岩中留下的钙化蓝细菌化石等生物作用痕迹成为了解古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形成机理的重要线索。基于
学位
西藏中部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分布的一系列陆相沉积盆地中记录了大量有关高原隆升、地貌演化和环境气候变迁的信息。然而,对这些盆地的地层和沉积学特征以及盆地演化过程仍旧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以伦坡拉盆地、班戈盆地、尼玛盆地和中仓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和低温热年代学等方法开展研究,对盆地的地层与沉积及构造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来自伦坡拉盆地沉凝灰岩的锆石U-Pb最
学位
松辽盆地为大型陆相含油气盆地,广泛分布中、新生代沉积。随着近年来在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上部含油气组合中的油气勘探取得的重要突破,迫切需要对浅层的嫩江组含油气层系进行地层学和沉积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因此,从沉积相分析入手,基于测井资料分析,开展嫩江组的层序地层划分,揭示潜在性储集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正在进行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根据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与研究方法,应用钻井岩芯、测井等资料对研
学位
论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沉积相、储层分布等研究,并对重点层段进行岩性油藏有利区预测。开展延长组中长期层序界面特征研究,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和5个洪泛面,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和14个中期旋回,建立了以中期旋回为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结构与充填演化特征,指出从
学位
本文基于液相催化和有大分子参与催化反应中物质传输和分子扩散的需求,着眼于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以沸石、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Ti O2作为研究载体,分别探索微孔、微孔-介孔、微孔-介孔-大孔梯度化孔道的有效制备和调控方法,并对新结构催化剂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和催化性能评价。沸石作为最典型的无机微孔材料,其高温液(水)相稳定性和梯度化穿晶孔道的设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系统研究HY沸石在不同酸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