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传散文中的军礼书写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礼是周代“五礼”之一,在礼乐文明盛行的先秦时代具有重要地位。先秦史传散文包括《尚书》《逸周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它们当中的军礼书写各有侧重。《尚书》所载主要涉及军礼的誓师辞,侧重誓辞的内容和文体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这些誓师辞从结构可以分为主誓人、听誓人、誓辞三个部分。誓辞又包括数责罪状、作战要求、赏罚原则三方面。从语言特色来看,《尚书》中的誓辞语气严肃、权威性强。情感色彩浓厚、鼓动性强,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巧妙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誓师的说服力。《逸周书》中《克殷解》《世俘解》《商誓解》与军礼直接相关。《克殷解》涉及军礼中的“献俘礼”,《世俘解》记载了军礼中的“告捷礼”“献俘礼”和”“大蒐礼”。它们在叙述时都具有结构完整、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仪式描写庄严肃穆的特征。《商誓解》为周武王克商后抚慰殷商遗民的誓辞,总体上语气温和,态度友善,语辞循循善诱,以此缓解敌对情绪。在颁布命令,告诫殷商遗民勿要作乱时,则语气严肃,用词简短有力,这样能对殷商遗民达到恩威并施的效果。《左传》中主要涉及“出师礼”“致师礼”“乞师礼”等军礼仪式以及“伐不义”“不伐丧”等军礼思想。《左传》所载战争中军旅之士言行举止也体现了军礼礼节和军礼思想,具体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往来、对军礼描述和阐释以及“礼也”“非礼也”的评价标准表现出来。《国语》记载了“类上帝”“授兵礼”“治兵礼”等军礼仪式以及“伐不义”“师出有名”等军礼思想,在叙述方式上与《左传》有很多相似之处。《战国策》中与军礼相关的篇幅较少,不成系统,其中记载各国战争多从自身利益出发。从军礼思想来看,早期强调“师出有名”“伐不义”等军礼思想在《战国策》中明显减弱。此外《战国策》所载的战争违礼的现象增多,战争残忍程度大,参战人员遵礼意识差,战争更注重策略和计谋。从《尚书》到《战国策》,对不合军礼仪式以及违反军礼思想的记载逐渐增多;军礼书写的对象由遵礼的圣王贤臣到违礼的普通将士;军礼书写的内容和方式由具有一定的规矩、法式和约束力,到相对活泼和分散;军礼书写的语言也由典雅朴素到夸张华丽。这些都反映出随着历史的推移,先秦军礼书写背后的礼仪观念变得越来越淡薄和松散。
其他文献
学位
卢梭是法国影响力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更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一生著述甚多,晚年时期《忏悔录》的出现更将欧洲近代传记文学带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初期,卢梭思想及其《忏悔录》伴随着“五四”运动和“西学东渐”的双重文化语境进入到中国,并掀起了一股“卢梭热”。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卢梭《忏悔录》的进入,国内学者不仅掀起一股译介高潮,译本众多且数次再版,评论界
学位
状态变化动词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动词,蕴含了事物性质、组成发生转变的动态事件。此类动词的论元结构复杂多变,包含及物、不及物和及物与不及物交替(致使交替)三种情况。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性质特征描写和致使交替的派生问题上;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在此两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多。本文结合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对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特征进行分类描写;进而聚焦交替次类的派生,总结分析现有分析的不足,提出该次类的语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异域之上,是尘埃落定的地方。在范稳的笔下,“藏地三部曲”所呈现出的是带有人性悲悯意识的西藏。人性的悲悯,让藏地人的生命由沸腾走向平静。面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冲突,悲悯让异质文化水乳交融。悲悯意识是贯穿于藏地的大爱。本文试从西藏历史、人物形象、情与理以及书写方式等不同角度,探讨西藏大地上的历史与宗教,人物与情感。第一部分,试从藏域宏观视角出发论述西藏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冲突与演变。在历史的缝隙里,处处流露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