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之鱼》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正是如火如荼。谭恩美在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界占有非常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位置。在成功出版了《喜福会》、《灶神之妻》、《百种神秘感官》、《正骨师的女儿》等一系列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后,2005年的《沉没之鱼》以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全新亮相,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位名叫陈壁壁的已故女士。然而,她的灵魂却能追随生者,而且她能够看到、听到并且感知周围的一切;甚至陈壁壁能够透视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而得知别人在想什么,但其他人对此怪异的存在全然不知。谭恩美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讲述十二位美国人的神秘经历,如此独到的叙述手法使得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吸引了来自众多领域的关注、评论和研究。   本论文以霍米·巴巴《文化定位》中的“杂糅”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和最终融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本论文包括引言、论文主体三章和结论,共五部分。论文第一章通过两对母女关系的分析,来揭示不同文化的融合;第二章以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碰撞为研究重点,具体体现在:因为语言的不同导致中国导游和美国游客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语言、宗教和地域的不同所造成的中国当地白族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矛盾冲突。然而,最终的和可能性的融合反映了世界文化的互补和共享,也正是霍米巴巴“杂糅”理论的体现。第三章以美国文化和缅甸文化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为研究角度,包括两部分。由于语言和宗教的不同而导致的美国游客和当地缅甸人之间的冲突;以及美国游客和居住在“无名之地”的克伦人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矛盾。本章所涉及到的文本内容正是该小说的高潮部分,同时,本章也是论文里较为重要的一章。最终的文化融合己超越了语言、宗教和地域,甚至是生死。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在对小说中的冲突和融合进行了细致分析之后,本论文最终也就得出了结论:文化的共存和杂糅在形形色色文化中的体现是小说《沉没之鱼》所强调的重点。
其他文献
10月13日,针对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中,个别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新华社发表时评,旗帜鲜明地提出《领导干部不要搞“小圈子”》。该文指
本文运用诺斯罗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中的文学人物分类法,对彼得·潘和孙悟空两位顽童人物代表进行纵向贯通和横向比较。多年来,文学中的顽童形象很少受到学者与读者的关
阐释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盛行于西方的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然而将阐释学应用于翻译研究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阐释学对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传统翻译理论带
期刊
在光电技术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光电演示动态的情景使学生加深理论概念、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黑人女权主义起源于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运动,是女权主义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美国社会强加于黑人妇女身上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阶级偏见等多重压迫,揭示黑人妇女在这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