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以西北大学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提高办学质量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教育管理观念深刻转变,社会参与意识不断提高,高校办学主体性责任逐渐加强,多元主体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地方高校承担着为我国区域培养输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规模扩张和办学结构调整,目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是地方高校办学目标的第一要务。
  发展至今,我国地方高校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方式。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要求地方高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实施转型试点发展。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新的挑战,如转型发展带来的办学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的调整、培养模式的变革、地方政府和区域内的行业企业以及公众利益诉求的转变等问题,都深刻影响着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背景下,面临转型发展趋势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谁来保障?”、“如何保障?”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采用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政策的梳理,归纳总结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构成要素。通过制度文本研读和访谈,了解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发现其存在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体单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缺少量化考核标准、监督维度不全、外部反馈不足等问题,并从缺乏质量保障文化、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质量治理观念守旧、外部反馈机构建设滞后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设想上,借鉴美国州立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构建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全过程性、全员参与以及持续改进的原则,并构建一套由人才培养的目标、资源保障、运行管理、质量监控、调整改进并以校内外利益相关者信息诊断与反馈为主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对策上,提出政府要转变角色,发挥宏观调控;高校要更新观念,鼓励多方参与,逐渐下放管理重心,激发院系办学活力,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健全教学激励制度;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公开,与政府一起支持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等建议。以期能够切实促进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应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进行自主思考。本文基于分组学习模式阐述如何通过思维对话式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可以从多元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整体层面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发展,社会开始步入泛智能化时代。在泛智能化时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具动态性。环境的动态性给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威胁,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着重大的挑战。技术的快速变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在动态环境中要进行快速变革提高创新能力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及时响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并协调整合企业内外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绿色创新,从而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绿色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实现难度较大,制造企业需要从外部特别是发达国家来获取绿色知识与技术。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母国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聚焦于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否转移逆向绿色技术,促进新兴经济体制造企业的绿色创新。  本文基于技术差距理论、资源区位理论、资源观和波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互联网/IT行业从业者这一群体备受社会关注。伴随着“互联网+”的网络新业态的发展,互联网/IT行业类的人才需求较为旺盛。近五年来,选择互联网行业相关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满意度、月收入双高,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由于互联网行业工作岗位繁多,技术要求高,学习资源丰富,薪酬待遇差异大,且多集中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此有必要探讨近些年来社会资本对从事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贸易的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应运而生。中国是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一员,但目前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和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如何打破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局面至关重要。  本文考虑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与其前向供应商和后向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将全球价值链与信息流融合,探索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创新及四种细分创新(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的间接影
学位
创业决策逻辑对新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Sarasvathy(2001)认为个体在进行各种决策活动时有两种思考方式,即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现有文献聚焦于因果逻辑、效果逻辑实施效果的研究,但是少有研究探索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引入资源捆绑,将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相结合,考察资源捆绑策略是否是连接创业决策逻辑与新企业绩效的中间桥梁。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创业者的内在决
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制造业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在OFDI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外直接投资活动(OFDI)是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企业通过知识技术的逆向转移从外界吸收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受国内绿色发展政策的驱动和环保宣传的号召,这种知识的逆向转移过程中也可能包含着绿色技术的转移,最终对企业的绿色创新有所影响。本文聚焦于制造业,基于
凝聚力对于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企业发展与系统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凝聚力水平展开研究,有助于清晰把握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间协作水平,也能为平台领导企业制定系统发展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在查阅团队和组织凝聚力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剖析了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凝聚力的内涵。从成员企业层、系统层和环境层三大视角,平台领导企业凝聚力、平台参与企业向心力、商业生态系统对平台参与企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活动日益活跃,然而,创业失败率一直高居不下。其中,创业决策失误是导致创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学者无法脱离传统管理学的理论框架,认为创业者的决策过程是给定一个特殊目标,专注于找到实现该目标的过程。然而创业情境具有Knight不确定性,基于上述决策过程的因果逻辑已经不能很好地指导和解释创业决策行为。在此背景下,Sarasvathy教授创造性地提出更符合创
学位
自1981年,旅游产业在我国被确定为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不可或缺的新兴事业以来,旅游业取得飞速发展,现在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形成旅游产业集聚势态,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旅游产业集聚区,以海南为中心的海南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旅游业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