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产水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亦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已成为我国水资源极其短缺的区域之一。因此,开展黄河流域产水服务时空变化及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其影响研究,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例,基于气象数据、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等,分析了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的时空变化,评估了黄河流域产水服务,剖析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产水服务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情景下的产水服务预估。本文初步结论如下:(1)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时空变化。1980-2020年耕地、林地和草地是黄河流域主要用地类型,耕、林、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7.82%。1980-2020年六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近41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时空分异明显。1980-2020年黄河流域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呈显著上升。年均气温呈东高西低,流域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潜在蒸散发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除头道拐至龙门及下游片区外,流域潜在蒸散发呈上升;降水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流域东南部降水量有所减少,其余片区有所增加。(3)1980-2020年黄河流域平均产水量和产水总量均呈波动增加,平均产水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南和东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北部。黄河流域产水服务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产水服务“高-高”区主要为流域西南部和东南部。(4)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黄河流域产水服务时空变化。198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能力不同,建设用地产水能力最强,水域最弱。流域产水服务与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在空间上呈负相关聚集,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聚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产水服务变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气候变化对流域产水服务的贡献率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5)在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205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上表现为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不同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黄河流域产水服务时空分异明显。2050年平均产水量在ND585和EP245情景下分别为最大和最小。不同情景下产水服务高值区均分布于黄河流域西南和东南部,低值区主要在流域西北部。2050年黄河流域产水服务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未来情景下气候变化对产水服务的贡献率(109.78~148.81%)远高于土地利用变化的(-48.81~-9.78%)。
其他文献
土壤水分是连接大气降水和植被生长的纽带,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在黄土高原地区,0-30cm浅层土壤是草地的主要根系层和重要的农业耕作层,而降水是浅层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年降水总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极端降水的强度和发生频率有所增加,降水的不稳定性增强。除年降水总量外,降水的年内分配、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性能够显著地影响冠层截留、土壤蒸散发和土壤水分下渗
学位
人类活动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耦合过程与机理已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物代用指标可以包含人类活动信息,研究表层沉积物古环境代用指标有助于挖掘沉积物代用指标中的人类活动线索,为识别和量化过去人类活动提供基础。湖泊沉积物储存了丰富的环境信息,已成为反演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材料,众多研究表明湖相沉积物中一些古环境代用指标可以指示人类活动。本研究旨在理解祁连山及周边地区人类活动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耦合过程
学位
随着全球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各行业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耗也急剧增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交通运输业属于能源高度依赖型行业,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以高碳排放的公路运输为主,推动以公铁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加速铁路、水路对公路的替代,是交通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创新型
学位
本文在分析中,以兰州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后续分析的主要对象,依据兰州中心城区在服务设施上的发展状况,对当前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类梳理和分析,对研究区域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的布局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兰州市以后有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论文分析中,率先开展初始理论的数据搜集,确认国内外的关联分析成果,整理关联的方法与理论,考虑相关服务设施的具体分类,结合服务设施的建设
学位
精准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发育规律,评价灾区潜在滑坡易发性,对于震后救援,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遥感科学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2017年九寨沟地区震后地表形变信息,将其结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获取滑坡分布数据,融合地表形变和滑坡分布数据,确定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特征,建立高精度、高时效、多源数据指引的滑坡预测模型,实现震区活体滑坡动态监测及评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
学位
“十三五”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转型加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居民的健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对医疗卫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凸显,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较于我国东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矛盾更加突出,医疗服务存在短板弱项,优质资源总体不足,区域与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公平性程度还需进一步
学位
随着甘肃省旅游业迅速发展以及全国经济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休假时选择旅游。旅游不仅可以缓解工作生活压力,还可以感受和领悟到书本上无法获取到的人文风俗、奇山异水。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分别建立公路、公路+铁路两种交通网络结构,根据所选取的交通方式及路网特点确定其运行速度,合理选择相关指标,运用距离法和效用模型法分析两种路网下可达性;并且在运用效用模型法分析两种路网下可达性的基础上,为
学位
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该区域多年冻土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各种程度的退化,因此开展多年冻土地表形变监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退化特征。其中,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是当前大范围监测由活动层冻胀融沉导致的地表形变的主要手段。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多年
学位
高速铁路作为中国铁路在新时代的“名片”,随着运营业里程逐年增加,高速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影响力逐渐增强。为进一步增强其运输市场竞争力,本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预测得到的高铁短期客流量作为数据基础,考虑票价的调整对客流量变化的影响作用,将其融入开行方案的优化中。且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作为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和旅客对于运输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文建立以铁路运输部门收益最大
学位
<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才。一个健全的人既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又需要一定的生存能力;既必须具备完善的品德人格,又必须具备适应环境动态变化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健全人才诞生,是教师和家长的职责、义务、共同心愿。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协调合作,积极沟通,统一教育方向,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挥教育功能,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