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社会发展提效增质的新兴驱动工具,已经深刻融入到各项生产生活中。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等新兴数字技术在金融方面的结合不仅能够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能够激发绿色低碳技术革新,促进数字化和低碳绿色发展相辅相成。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区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愈加明显,是推进低碳技术创新,绿色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关键突破口,更是助力我国尽早完成“双碳”目标从而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环境改善效应,探索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基于“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以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值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联合蚂蚁科技集团测算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反映碳排放效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并进行现状的分析刻画。通过创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回归模型等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直接影响、中介作用与调节效应,以期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各地区实现低碳绿色转型探索一条新道路,从而进一步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与碳排放效率的相关研究理论框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维度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与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均能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值;分地区看,四大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从影响大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东北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能源强度,投资规模和传统金融来显著影响碳排放效率,且能源强度的中介效应最强。第三,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能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且城镇化水平的调节效应最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建议:第一,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产业融合模式,依托数字技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研发新能源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第二,关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碳排放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合理规划社会数字化进程和区域布局,加强地区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低碳发展。第三,立足能源强度,投资规模和传统金融的中介影响作用,借力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投资规模以及转变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等手段有效提升碳排放效率。第四,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中的调节作用,量体裁衣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其他文献
股票市场作为以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活动为核心的动态系统,由股市参与者和内外部环境之间在一定的时空区域内不断地进行资金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除了国家政策、经济基本面等因素会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投资者情绪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行为金融学在不断地发展,投资者情绪一直以来都是行为金融学所研究的重点。虽然部分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情绪的存在,但对其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且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没有很好的结合
学位
疫情的爆发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但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疫情是一种常态,只存在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和程度的区别。21世纪在我国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2003年的SARS疫情和2019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此期间伴随着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社保体制改革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我国健康险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管理的决策者和疫情的应对主体之一,能否抓住疫情冲
学位
共同富裕发展背景下,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区域沟通渠道,可通过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深刻影响。当前我国进入高铁时代,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高铁开通为例,从动态、静态两个视角,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和
学位
黄河流域是我国战略性经济、地理区域,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推进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偏向性技术进步可以调整要素投入程度及结构,提升要素边际生产率,驱动效果更明显。考虑到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刚性约束,本论文将水资源要素纳入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要素指标体系中,考察技术进步的水资源要素偏向问题,补充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研究。针对性地调整水资源要素投入,分析节
学位
“数字化”和“创新”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迅猛推进,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世界各国都将科技创新列为了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同时,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数字经济也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新的产业,并催生了一些
学位
以某长江公路大桥桥墩加固维修工程为工程背景,针对深水急流桥墩加固承台施工特点对拉压杆式单壁钢吊箱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分析计算,对钢吊箱施工要点进行阐述,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期刊
当前,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创新的重视不断提高,特别注重支持企业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扶持企业创新的两大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但未考虑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因此文章以企业生命周期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更深层次地研究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以期使政府在企业发展的
学位
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城市群建设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更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国家支持资源型地区积极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发展。目前,学术界缺乏对产业多元化这一转型路径做细致探讨,空间因素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多元化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围绕城市群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城市群空间结构、产业多元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以中心-外围理论和最优产业结构理论为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是对城市抵御风险能力、适应恢复能力以及再更新能力的巨大考验,韧性理念恰好契合城市的建设需求,因此研究如何科学评价城市韧性、增强城市韧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复杂开放系统,其韧性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受到其在“流空间”中获取、配置网络资源的能力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城市视作开放系统,将其置于
学位
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之后,央地之间的财政关系得到理顺,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政治环境的变化,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渐暴露出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财权层层上解,事权层层下压”,基层政府的财政自给能力令人担忧。为弥补财政缺口,中央政府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随着我国进入财税体制改革新阶段,如何通过适度的转移支付规模推动地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