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发或称秃发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20%-24%,常见的为男性型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斑秃(Alopecia areata),先天性秃发(Congenital alopecia),静止期头发猝落(Telogen effluvium)等。脱发既有先天遗传性又受后天因素影响,例如:压力,饮食,自律神经失调等。但引起脱发的具体原因仍所知甚少。所以无毛和稀毛突变小鼠成为研究毛发生长的良好实验室模型。 自发和诱发毛发突变小鼠是研究哺乳动物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也是人类头发与皮肤遗传疾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善与发展,基因定位的方法也越趋简便与精确。现在在人与小鼠基因定位上最常用的方法为以微卫星DNA为遗传标记的全基因组扫描法。本实验用这种方法将引起昆明稀毛小鼠突变的基因定位于第19号染色体,同时还建立了用AFLP定位的方法体系,并把这两种定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对于品系间多态性相差较小的小鼠其染色体定位用全基因组扫描法比用AFLP法更为经济有效。 近几年来,已发现的影响小鼠被毛结构的基因几乎遍布其所有染色体,在第19号染色体也有影响皮肤和被毛多少的候选基因。本实验用一种新型自发突变稀毛小鼠(由北京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与B10Sn和DBA的回交F2代为样本,以158个微卫星DNA为遗传标记设计引物,用Genotyping技术对小鼠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在第19号染色体的41.0cM至47.0cM区高度连锁,在此区域有Chuk,Scdl,Fgf8,Sgl等稀毛候选基因。本实验把这种稀毛小鼠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9号染色体后半部的6cM区域,为该基因的精确定位以及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可能。此外本实验还在组织学水平对突变小鼠进行研究,发现突变小鼠的 甩明稀毛小凤贝叉篡因的具色体泛位及厂理研贝q文打婴皮脂腺和毛囊都发育异常,说明本实验小鼠是一种少有的伴有皮脂腺异常的被毛突变小鼠模型,为研究皮肤附属物在毛发发育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