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CoO2作为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最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具有工作电压高,安全稳定且制备简易等特点,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容量为274mAh·g-1,实际使用比容量仅为130mAh·g-1,容量有效使用不足50%;抗过充能力差;钴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集中研究了锂离子电池LiCoO2正极材料的合成、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等,以提高LiCoO2正极材料的容量和改善循环性能。围绕以上几点,本文开展了以下几点研究:   (1)分别采用EDTA法、水热法、沉淀法、柠檬酸法等四种方法合成了LiCoO2正极材料,并且分别研究了四种制备方法的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阀对材料结构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找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2)以沉淀法为基础制备了LiCo1-xNixO2(0≤x≤0.5)正极材料,研究了镍掺杂改性的效果。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与LiCoO2相比,掺杂镍后电压平台略有下降;在0.2C倍率下,正极材料LiCo0.8Ni0.2O2和LiCo0.5Ni0.5O2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74.5mAh·g-1和131.9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保有率分别为61.10%、68.23%。此外,研究了镍-氟和镍-镁复合掺杂改性的效果,其中镍-镁复合掺杂改性效果较好。正极材料LiCo0.8Ni0.15Mg0.05O2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65.0mAh·g-1,25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49.4mAh·g-1,容量保有率90.54%。   (3)以柠檬酸为螫合剂合成了LiCo0.5Ni0.2Mn0.2AlxMgyO2(x+y=0.1)多元复合材料,初步研究了多元掺杂改性效果。复合正极材料LiCo0.5Ni0.2Mn0.2Mg0.1O2的充放电电压平台高且平稳,首次放电容量为170.9mAh·g-1,3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46.8mAh·g-1,循环曲线稳定,每个循环容量衰减率为0.47%;复合正极材料LiCo0.5Ni0.2Mn0.2Al0.03Mg0.07O2首次放电容量有所下降为152.6mAh·g-1,3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51.7mAh·g-1,平均每次容量衰减0.02%。   (4)研究了以单质磷表面修饰改性LiCoO2正极材料的效果。通过研究选取了最佳的磷包覆量;测试了不同倍率下磷包覆LiCoO2正极材料的快速充放电能力。在0.5C倍率下,5%磷包覆正极材料LiCoO2的循环性能优越,初始放电容量为144.0mAh·g-1,1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18.3mAh·g-1,容量保有率为82.15%,平均每次容量损失为0.18%。磷的表面修饰有效的减少了钴与电解液的接触面,阻止了钴的流失,抑制了钴酸锂的相转变,有利于提高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快速充放电能力的和改善循环性能。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因其高能密度,良好的循环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手机电池、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橄榄石型
本文在海森堡绘景下推导出耦合二粒子系统在外磁场作用下,极化矢量随时间变化的Bloch方程组,用数字求解该方程组,得到极化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总的极化矢量z分量不为
有机锡化合物应用广泛,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三丁基锡海洋防污涂料的应用,已经造成严重的全球海洋污染。本文主要对有机锡化合物的生物指示物进行筛选并开展了初步的实
目的:建立皖贝母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方法: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4℃低温预处理1周,2~3 mm的茎尖经0.4 mol.L-1蔗糖MS液体培养液预处理3 d,60%PVS2装载20 min,100%PVS2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电学、磁学和催化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不但与其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其形貌息息相关。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可控制备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
政治6日市委举行各大口党委书记座谈会 ,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黄菊在会议上强调 ,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 ,要联系上海实际推进当前工作。13日2001年海关与商界对话会在
纳米结构在材料科学、生化应用、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有机共轭分子作为构筑纳米结构的一个新颖单元,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本论文围绕有机共轭分子合成、聚集
学位
由于非金属粉体深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有机高分子制品行业提供了选择和探索的多种条件,也引导和促进了非金属行业的持续性发展,使我们加强了非金属深加工产口及应用技术的
三蝶烯是具有独特三维刚性结构的分子,它拥有丰富的反应位点与衍生化位点,因而由其为分子基块能够通过多种键连方式形成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新型合成受体分子,由三蝶烯衍生的合
学位
酚酞聚醚酮(PEK-NH)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因为聚合物中存在NH基团,可以接枝烷基基团、环氧基团等,可用于气体分离和胶黏剂等领域。本论文以酚酞聚醚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