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1988~2007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遥感技术因其具有宏观、动态、快速、研究面积广等优点,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手段。植被覆盖是土地覆盖最主要的部分,现已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内容。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近20年来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信息。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动态趋势变化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标分析了三峡库区这20年来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三峡库区1988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的植被覆盖信息。分类结果表明,总体精度保持在85%左右,可以满足一般分类图像精度要求。(2)三峡库区20年来植被覆盖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在逐渐减缓。库区内乔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且变化量较大,而灌木林面积呈增加趋势,反映了库区内森林保护和植被恢复的任务依然艰巨。(3)通过面积转移矩阵获取了各种植被覆盖类型内部及其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果表明,1988-2000年的转化趋势主要是各植被覆盖类型内部及其与耕地间的转化。针叶林主要向耕地和灌丛转移;阔叶林的主要转出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主要转出类型是耕地;灌丛主要向耕地转换。2000-2007年的转换趋势主要是各植被覆盖类型与耕地间的转换,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灌丛对耕地的转移率分别为8.27%、60.33%、47.24%和29.11%,贡献率分别为3.92%、10.15%、1.04%和13.18%。同时研究发现,这个时期各植被类型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转移率及贡献率均明显高于上一研究期。(4)引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动态变化趋势状态指数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变化趋势状态指数等指标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速度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内单一植被覆盖类型在2000~2007年间转换较频繁,变化速度较快。由于各植被类型间的相互消长,整体植被覆盖变化仍处于平衡状态。(5)计算了三峡库区1988年、2000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发现三峡库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得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的强度呈明显增大的趋势。同时定性描述了影响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四个驱动力因子,分别为三峡工程建设、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和人口压力。
其他文献
月球重力场是研究月球演化及其深部构造的关键,是月球卫星精密定轨的核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探月任务成功执行,国际上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月球重力场研究高潮。而我国也
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够穿透云层等优点,该技术已从开始的单波段、单极化SAR发展到现在的多波段、全极化SAR(PolSAR)、干涉SAR(InSAR)和极化干涉SAR(Pol-InSA
GPS网络RTK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区域性GPS定位技术,近些年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其流动端定位采用的是载波相位双差观测方程,能否快速的解算双差模糊度是实现其高精度实时动态定
中药资源普查是中医药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且普查结果数据不易管理,已完全不适合当今的工作形式。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研究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苦瓜中克隆和表达了MAP30,并对其在哺乳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和抗病毒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揭示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