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视域下美国通过教育援助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研究 ——以USAID对非教育援助项目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a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以及国家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共外交的传统范式,使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也对教育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国际影响力根植于国家教育本身的质量水平,通过合适的途径与方式向外展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早在1946年就正式介入国际教育领域。政策上不断调整、实践中不断尝试,美国在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力管理和组织运行制度,其具有启发性的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借鉴。论文以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对非洲地区的教育援助为分析对象,以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对美国国际开发署对非教育援助项目的价值理念、实践措施与成效、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提供建设性意见。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内涵与外延,解析了教育国际影响力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价值,从理论层面架构了教育国际影响力的表征框架。第二部分从主体角度探讨了美国提升其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政策演变过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以战后重建、美苏争霸为背景的资源直接投放阶段;二是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经济危机、“婴儿潮”为背景的满足人类基本需求阶段;三是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以苏联解体为背景的强调可持续性发展阶段;四是二十一世纪后,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凸显国家整体利益阶段。第三部分从客体角度梳理了非洲地区的教育发展的现实背景,随后列举美国国际开发署对非教育援助的代表性项目及其产生的具体影响。其中,美国国际开发署对非基础教育的援助以强化非洲基础学科与能力培养为主,对非高等教育的援助重点关注管理与高端人才,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以培养非洲青少年生活就业技能为主,对非社会教育援助积极保障残障、女性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为冲突与危机环境中的学生提供替代教育和健康卫生教育。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呈现美国国际开发署对非教育援助的总体经费投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针对单个教育受援国,美国国际开发署采取自上而下的展开路线,而针对整个非洲地区,美国国际开发署采取由点到面的展开路线,以此带动整个区域内的教育联动发展,进而巩固提升美国在非洲地区整体的教育国际影响力。第四部分从机制角度对美国国际开发署教育对外援助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美国国际开发署在不断摸索和总结之中逐渐形成了战略规划、项目落实、交流沟通、监督评价以及后勤支撑等五个方面的运行机制。第五部分归纳总结了美国通过教育援助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启示。我国要通过教育援助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一是更新教育援助理念,凸显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二是加强教育援助合作,推进受援国制度建设;三是整合教育援助力量,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四是发展教育援助伙伴,拓宽项目实施渠道;五是规范教育援助流程,构建评估反馈体系;六是扩大教育援助范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迈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育教学产生新一轮变革。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文化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交织,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驱动,使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就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统一化、规模化等特点,不能满足师生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为此提供了契机。通过将AI导师引入教学,与教师构成“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培养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提高,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重心已从重视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为重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学科知识发展走向交叉融合,单个导师的学科视野、知识结构及指导能力逐渐无法适应当今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创新导师指导模式,优化导师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导师专业优势,
提升教育质量是我国当下教育工作的重点。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质量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优质课凝聚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代表了当下课堂教学理念和技巧发展的最先进的状态。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深化改革阶段。探析对优质课的教学特征不仅有助于把握当下课程改革的状态,也能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言语互动是课堂中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保障
进入21世纪以来,博物馆建设不断发展,近年来,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被关注和认可,尤其是在科学教育领域,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运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培养科学人才、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和现实命题。发展博物馆科学教育,离不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外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美国的博物馆教育发展较早,19世纪
共情能力作为社会关系发展的桥梁,是个体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关键。其中,积极共情能力与亲社会的社交行为联系更为密切,对促进个体建立社交关系和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脑结构异常及情绪信息加工困难等问题,造成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积极共情能力存在缺陷,并且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最终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难以顺利建立社交关系,社会适应面临挑战。以往研究采用多重范例训练、心理理论训练等方法干预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关乎婴幼儿健康成长,更关乎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热切期盼。《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自2019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相应的实施政策,在促进托育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作为托育机构质量的和核心内容,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现状如何?是否能为婴幼儿提供有质量的托育服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近年来,在有关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文件上,国家一再强调要以“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为重心,致力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要发挥高等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即是说,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既具有纯粹的学术抱负和高水平的学术生产力,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
阅读在一个人的生命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群文阅读教学具有能够有效弥补当下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短板、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多种教育价值而受到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纷纷追捧和实践。然而,由于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专业的指导,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适,导致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收效甚微,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小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发现,新疆地区的教育水平仍落后于内地,其人才培养,特别是对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习效能研究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学习效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目前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能的研究极少,尤其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能数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公平一直是一个关键性的原则,它影响着社会期望并且很大程度上定义着可接受的社会行为。大多数人在判断或评价社会互动时至少部分是依据公平性来的,比如通过问“这种行为是否合理、正确和公正”来进行判断。总而言之,公平观念广泛地影响社会互动和专业交流,一旦违反公平规范和期望(感知不公平)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并且对社会互动及其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公平是人们决定合作的关键性因素,感知到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