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议题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占据媒介信息报道的重要议程。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于政治与意识形态等原因,西方传统媒体在相关雾霾议题中倾向于将中国塑造为“污染肇事者”,对中国雾霾衍生出诸多偏见与主观幻想(徐琴媛,2013)。而污染排放指数远高于中国的印度(世界卫生组织,2015),却被西方传统媒体选择性忽略,未被妖魔化渲染与聚焦(侯晓素,2014)。 近年来,中立化与去人工化的数据新闻兴起发展,并以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诸多受众。受众可以通过信息搜索平台主动把关,获取个性化新闻讯息,不再依附于传统媒体的单向度传播,传统媒体的把关地位正在被调适重构。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搜索平台是Google News,其采用机器算法价值进行新闻链接排名,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搜索中立的遴选加工(金兼斌,2014)。然而,有学者指出诸多因素控制下的信息搜索中立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陈昌凤,2017)。有关信息搜索平台的“中立性”存在一系列讨论与争议,那么信息搜索平台下中印雾霾议题的把关机制,是否能颠覆传统媒体时代的偏见,体现“搜索中立”?或是仍被若干因素主导,以“搜索偏好”破坏“搜索中立”,最终仍延续或加深“偏见”? 本文以Google News这一信息搜索平台为研究对象,以中印雾霾为研究议题,以把关机制与媒介偏见为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使用大数据爬虫、挖掘、可视化方法,建构文本结构话题模型,并引入幻想主题法,剖析西方语境下对中国雾霾想象性偏见。一是抓取2011-2017年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的新闻链接,从数量上来看,中国雾霾相关报道远高于印度。二是选取新闻时间、消息源(媒介、国别)、收录率、标题、新闻摘要等把关要素,进行具体的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雾霾相关报道被西方他者媒体主导,中国(内地)媒体的收录率远低于西方媒体;印度雾霾相关报道受其本土媒体主导,印度媒体的收录率与西方媒体差距不大。三是建构文本分析全方位透视报道把关机制,分为四步:①进行文本类型评估,发现中国雾霾议题属于泛政治化的多维度环境议题,印度雾霾属于泛社会化的单维度环境议题;②进行文本情感理解,发现中国雾霾议题呈现负面为主、中性为辅、渐趋中性的情感特征,印度雾霾议题呈现中性为主、负面为辅、渐趋负面的特征;③进行文本实体抽取和④文本结构话题模型建构,以量化的方式归纳得出中印雾霾相关报道文本的结构话题模型。四是为了探究文本结构话题的社会科学思辨意义,在结构话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幻想主题法,分析总结出中印雾霾文本各自五大幻想类型,针对中国雾霾的幻想类型分别是①“高压整治型”——中国政府对雾霾的治理手段、②“拯救福音型”——西方世界协助中国雾霾治理、③“浓雾弥漫型”——中国雾霾下的中国城市现状、④“前途未卜型”——中国雾霾下中国发展前景、⑤“水深火热型”——中国雾霾下的中国社会状态;针对印度雾霾的幻想类型分别是①“习以为常型”——印度社会对雾霾的观感、②“庸官做派型”——印度政府对雾霾的治理、③“天意使然型”——自然社会环境下的印度雾霾、④“雾瞪口呆型”——海外国家对印度雾霾的观感、⑤“避而不谈型”——印度发展前景的畅想。总结发现Google News中印雾霾议题下的涉华偏见存在于消息基础配置、基调情感定位、符号幻想类型等方面,最后提出相关学理性应对策略并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