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2202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自治制度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与宪政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一道,共同支撑起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大厦。  地方自治制度最初是以西方政治建构发展过程为经验、以西方政治社会环境基础为蓝本而设计的。对于东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其能否适用?如何适用?如果将地方自治制度移植到中国,会发生什么样的扭曲、变异?可能带来哪些弊病?有没有补救的方法?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选取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加以研究,以期得到答案。根据在于,与大陆同文同种、具有相似的东方社会历史人文传统的台湾,已经有了50余年的地方自治制度的“移植”实践,蕴藏丰富的地方自治制度“本土化”的经验教训,为东方社会研究和引进地方自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和理论营养。本文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揭示台湾50年地方自治制度的客观历史进程,研究、归纳、分析其“本土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发展和变迁的实证分析,为大陆地方制度改革的设计、建构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笔者提出,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与模式应当分开讨论,在与具体社会环境结合的过程中,理念应当融合,模式应当变通。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自治,其核心理念是民主、分权和绩效(详见本文第一章具体论述)。这些理念对于地方制度建设,具有普适价值,应当作为地方制度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在具体选择地方自治制度模式与制度安排时,又不能机械地照搬、移植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各种现成模式。必须根据国情,探索与自身社会相适应的独特制度模式。  也就是说,不能从具有普适性的理念那里,推导出必然要实施理念产生者国度或者区域的具体制度模式,同时也不能从具体制度模式的不适合,推导出其产生的理念的不适合。不能得出西方国家可以实现现代民主政治,而中国不能(或现阶段不能)实现现代民主政治的结论。  在这方面,台湾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典型试验意义。  笔者将台湾的实践作为个案,进行准实证性研究,探讨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地方自治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得出台湾在民主、分权和绩效这些地方自治核心理念下,对地方自治具体制度的变通与融合,并以之为视角发掘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实践意义和理论贡献。  关于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研究,乃至对于地方自治制度本身的研究,大陆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  岛内学界对台湾地方自治的研究,多以西方地方自治制度为参照评价标准,多侧重于对其运行机制的分析,就制度论制度,而往往忽略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安排的条件、前提以及社会背景。  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在运行之初就带有浓厚的人为设计的痕迹。这就尤其要注重具体社会经济条件的背景分析,从深层次思考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安排的种种条件和因素。进而探索在特定制度背景条件下,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特定模式和发展路径。  在研究视角上的创新,引入了制度环境分析方法。笔者对地方自治问题的研究,正是试图从这一较为新颖的分析视角,拓宽对地方自治制度安排的研究视野。力图在弥补现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对地方自治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本文在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设计出自己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就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变迁问题、地方自治的民主价值问题、地方自治的负面现象问题、地方自治的分权边界问题以及地方自治的绩效问题等,分别提出自己的见解。  (1)区分了地方自治的基础理念与地方自治的具体运作模式。提出民主、分权与绩效是地方自治的核心价值,是任何类型的地方自治具体模式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判断地方自治真假和成功与否的标准。  (2)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建立的动因,诸如思想基础、实践探索、民意诉求以及政治需要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威权体制下的国民党当局出于“解困”考虑,对于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起了主导作用。  (3)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路径依赖与西方社会不同,具有非内生性。是强制性、一次性的制度供给,是借助“国家”政权力量移植入台湾社会的。在节省了制度建设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适应与磨合问题。  (4)台湾原本缺乏地方政治民主的社会基础,但是地方自治制度的持续运作反向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唤起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参与意愿的提升,影响了民主文化的形成、导引了民主政治的取向。  (5)在不排斥台湾政治转型各种理论说法的前提下,提出地方自治(包含地方选举)在台湾政治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地方自治为台湾的政治转型提供了政治和社会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政治转型的实现。  (6)通过对台湾省政府与“中央”在地方自治问题上权力角逐的分析,说明在地方自治问题上,“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应具有内在合理性,不能超出分权的“度”,否则就会产生激烈的冲突。  (7)为了实现地方自治绩效,地方自治团体的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环境配合,需要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否则就会出现类似台湾废止乡镇市自治的争议。争议的实质在于,地方自治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的草根民主,更重要的是应当为地方居民带来实惠(绩效)。  (8)派系、金权与黑道,是台湾地方自治制度运作中的三大毒瘤。这里有地方自治制度本身设计的原因,更有国民党执政当局的纵容和利用。饮鸩止渴的做法,对地方自治制度发展贻害无穷。  (9)从路径依赖、政府作用、渐进过程、吸取教训与政治稳定几个角度,提出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对大陆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本文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只有历史地辩证地将地方自治制度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进行分析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同时,由于地方自治制度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也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资源。注重从多学科融合、跨学科研究的角度研究地方自治制度问题,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台湾地方自治制度自身的发展道路。  在确立选题的分析框架时,本论文尽可能地体现出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研究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对所研究的问题,既展开纵向的又展开横向的理论分析。论文首先将相关问题做出说明,特别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自治理论做出简明扼要的阐释,为后面的研究作好铺垫。然后是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变迁作纵向分析,理清台湾地方自治的历史进程,及其所昭示的问题与特征。力图总体把握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对地方自治原理的变通与融合。其后,用四章篇幅,以地方自治原理涉及的主要内核——地方自治对民主的培育问题、地方自治的异化问题、地方自治与中央权威的关系问题以及地方自治的绩效问题等为视角,结合台湾的地方自治实践过程,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最终得出台湾地方自治对地方自治原理的变通与融合的正面与负面的答案。  本论文具体由导言、正文(共六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言。说明论文选题研究的相关问题,介绍论文选题研究的相关情况,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包括研究的动机与意义、论文的创新、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等内容。  第一章,地方自治理论述评。阐释和分析地方自治的概念界说、理论基础、实践模式以及核心价值理念。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章,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沿革。对思想基础、实践探索、民意诉求以及政治需求等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建立的动因:进行分析,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建立之初的制度安排以及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论。进而总结其特征,指出国民党当局对于地方自治制度建立的主导作用。然后将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变迁,以台湾政治转型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在此架构下,着重分析自治生态环境、自治利益输送和自治权力分布,探讨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演变。本章是对台湾地方自治制度的纵向描述和分析。  第三章,地方自治选举与政治民主化。本章着重分析地方自治制度作为地方政治民主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落实过程中,如何与台湾社会相结合,如何在技术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如何唤起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参与意愿的提升,如何适应观念与利益的多元化的要求,如何影响民主文化的形成并导引民主政治的取向。从中揭示台湾地方自治制度民主价值的实现过程和具体表现。  第四章,地方自治选举与政治恶质化。台湾的地方自治制度从建立伊始,就一直伴随着派系、金钱和黑道的困扰。这里不仅有地方自治制度本身设计的原因,有执政当局的纵容和利用,同时与地方自治制度在台湾这块土壤上的磨合也有很大关联。说明恶质产生有其特定的根源。  第五章,地方自治“分权”问题:“精省”个案分析。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割,是地方自治的重要内容。肯定地方自治的积极作用,绝不是对中央集权的简单否定。事实上,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中央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地方自治,两者是互补的关系。通过对台湾省政府与“中央”在地方自治问题上的权力角逐分析,说明在地方自治问题上“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内在要求,不能超出分权的“度”,否则就会产生激烈的冲突。成功的地方自治只有在集权与分权相互协调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实现。  第六章,民主与绩效:乡镇市自治存废问题解读。地方自治受到推崇,不仅在于其民主精神,更在于其治理绩效;在于建立一套民众参与的机制,通过分权与制衡,通过地方自我治理,因地制宜,实现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绩效的最大化。台湾的地方自治制度将乡镇市作为最下层的自治团体,其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环境配合,需要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台湾的草根民主,虽然政治意涵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代价也是高昂的,所以废止乡镇市自治问题需要全面考虑。  结语:台湾地方自治的启示。总体交待研究的结果和在各章尚未顾及的一些结论。论文说明,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变迁的主题与地方自治本身的核心理念一样,是民主、分权和绩效。在迫近并剖析这些内核的过程中,本文的主旨在于论证和说明,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在不断的变通中,在冲突的多次博弈中达到了制度的均衡。产生地方自治制度的台湾经验基础,不是外在的模仿,而是内在机理与特定政治、历史、经济及社会情境的融合,在外来的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实践经验的互动中,大体实现了地方自治制度的本土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在结语中,本文不仅从四个方面提炼出台湾地方自治的实践经验,而且结合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实践产生的经验教训,提出台湾地方自治制度对大陆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五点启示。
其他文献
在传统物权法中,用益物权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用益物权制度更是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须臾不能分离。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制度,举凡重要生产资
考虑到我国专利许可现实中的紧迫问题,考虑到我国相关立法的缺失,考虑到美国和欧共体在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国内以前的相关学术研究没有涉及到美国2002年的联合听证会及欧
本论文是将中国大陆与香港的隐私权立法作出比较研究。  文的第一章讨论隐私权的概念、发展及在我国的立法情况。  隐私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
2010年6月29日16:45,深圳东部华侨城“太空迷航”娱乐项目发生一起事故,12个质量达几吨的飞行舱,在高速转动中飞脱,从十多米高处急速坠下,并不断相撞。事故造成了6人死亡,10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和近期超级杂交稻取得的重大进展,作者于2006年提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设想和建议,希望
峰峰矿区有130多年开采历史,1949年9月成立峰峰矿务局,2003年7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与金能集团联合重组,成为冀中能源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峰峰集团现有职工4.8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行各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械制造行业更是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数控机床的应用在国民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数控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
在航空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中,涡轮后轴工艺是关键技术,但是也具有较难的特定,这主要取决于高温合金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的精准度。相关工作人员要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合金金
信托制度法律关系的基本架构是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围绕信托财产所产生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但目前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对受托人义务和责任的分析,鲜见对受益人权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