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对新冠肺炎与“非典”的报道框架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zh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仅全世界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在,而且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人员跨境、跨区域流动性增大,人口频繁流动,加剧疫情扩散的风险,容易引发全球性的疫情蔓延。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应,不仅更加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话题,而且也十分关注媒体的疫情信息传播及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因此主流媒体如何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从新闻报道框架理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人民日报》对“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异同,掌握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的演变过程。一方面,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除了宣扬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策外,也是大众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新闻战线具有重要的地位。正确、及时、高效、透明地跟进报道公共卫生事件,向公众传递疫情信息、普及疫情的基础知识、反映抗击疫情、引导社会公众等,以防止疫情扩散、消除谣言、减少社会恐慌,并鼓励人们团结一致战胜病毒,这是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不仅在不断调整新闻报道的观点、内容、建构方式等,而且也在不断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蔓延范围广,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甚至全球的地域政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较分析《人民日报》对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对于把握我国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策略演变过程及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新闻报道框架的研究成果。盖伊·塔奇曼(GayeTuchman)认为新闻是一种框架,且框架是构建新闻话语所使用的策略。新闻报道的意义在于媒介文本的话语建构,而它要受制于新闻话语体系的控制过程。新闻话语不只是简单地记录社会现实,还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而话语建构可以影响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分析与思考。框架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国家,但“框架“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在1955年发表的《游戏与幻想理论》中提出的传播的三个元素。1974年,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首次将框架的概念从心理学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引起大众传播领域的广泛关注。框架一词可以从“界限”和“架构”两个层面来理解,前者强调限定范围内组合信息和文本,后者强调利用构建知识图谱来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Scheufele)框架分析属于话语分析的范畴。我国台湾学者臧国仁将新闻报道框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结构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框架与舆论导向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媒体不能完全控制受众的想法,却能控制受众想什么,可以通过控制传播的数量和重点内容,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该文一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从新闻报道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结构来比较分析了《人民日报》对“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策略,以探寻两次报道的异同。第一章,从《人民日报》报道的高层次结构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比“非典”疫情报道的议程设置更加合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具有五个特点。第一,介入疫情报道的时间早、报道的频率高。第二,从疫情信息封锁到信息公开转变。第三,疫情报道内容更加丰富。第四,疫情报道从正面引导向理性思考引导演进。第五,强调统筹与平衡报道。第二章,从《人民日报》报道的中层次结构来看,新冠肺炎报道与“非典”疫情报道的主题呈现机制存在两个明显的区别。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消息和通讯类报道比例降低,而专访与评论类报道比例增加,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更加深入。第二,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报道来源于新华社稿件占比大幅度增加,自己的稿件大幅度降低,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更加重视报道来源的权威性性和专业性。第三章,从《人民日报》报道的低层次结构来看,《人民日报》在“非典”疫情报道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的话语表达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首先,两次报道的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差异较大,在“非典”疫情报道中,频繁出现“发布”“报告”之类的词语,疫情报道失衡现象严重。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频繁出现“疫情”“防控”“肺炎”“安全”“信心”“隔离”,体现了疫情信息报道的公开性,疫情报道更理性。其次,报道基调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次报道的语气基本上是中性语气,都是对正面的新闻事件进行正面报道。两次疫情报道对待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则有不同之处,在“非典”疫情报道中,对负面新闻事件正面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对负面新闻事件进行理性引导报道。从三个层次结构的分析表明,《人民日报》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出现了从信息封锁向信息公开转变,从正面报道向理性引导转变,报道内容更加丰富,报道更加深入,更强调报道来源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教学方式,而在此过程中,各类影视资源开始进入课堂,并成为一种趋势。这其中不乏得到广泛认同的影视资源类型,同时也存在着备受争议的影视资源类型,比如综艺节目。综艺节目确实能给语文教学带来启示,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里,这些综艺节目进课堂的方式是否得当,如何才能更深入地挖掘综艺节目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这些问题还值得进
2003年,我国体育总局正式将电子竞技纳入竞技体育的范围,成为第99个体育项目,在15年后,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电子竞技首次在大型国际体育盛会上展露锋芒,时至今日,我国体育总局也已经发表声明称,电竞将首次在杭州举办的2022年亚运会上以正式比赛项目亮相,面对电子竞技这项运动一片向好的发展趋势,围绕其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不可少,运动选材更是一项体育项目的发展前提,对于电子竞技人才梯队的建设起
人民教育出版社(后简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从这四个部分来看,阅读与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本应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但是,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通常自成体系,出现“阅读本位”与“写作本位”的现象,学生学习效果
亲密伴侣暴力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在我国社会长期且普遍存在。过去研究主要将着眼点放在亲密伴侣暴力的直接受害者(伴侣本身)身上,忽略了暴露于父母暴力中的青少年子女。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子女并不只是亲密伴侣暴力中“沉默的证人”,他们同样也是暴力行为和暴力环境的受害者。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父母亲密伴侣暴力的影响,而这一影响是长期还是短期的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父母亲密伴侣暴力暴
“快乐读书吧”就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但面对“快乐读书吧”这样的一个新栏目,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都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利用好“快乐读书吧”栏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于学习力,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读书吧”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是阅读活动中的主角,这个阅读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会有一根纽带,维系于学生与文本之间、
排序理论一直是组合优化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有坚实的应用背景和深刻的理论意义。分批排序、可拒绝排序及离散可控排序都是比较新的排序模型,本文就这三个模型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本文指明了单台机器上工件有不同到达时间极小化总完工时间的无穷批量问题在一种新的编码下是NP-难的;就有任意多个到达时间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的分批排序问题,本文给出了一致不相关机上的PTAS算法;对于工件有尺寸极小化最大完工时
上下五千年给中国留下了璨若星河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博物资源,这些文博资源承载了无数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在历史、科学、艺术等层面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意涵。如今,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这些搭载着人类社会记忆和文化意象的文博资源该如何发挥其价值,与公众产生新的连接,伴随人类精神文明进入新的时空,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文物资源因年代久远,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下大都面临毁损或消亡。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利用现代传
初中是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掌握文言文科学学习路径的重要时期。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将古诗文篇目增加至127篇,占比之高,前所未有。文言文愈发受到重视,是因为其承载着包括语言文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优良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的才智得以增长,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沁润在古人崇高的人格之中,思想精神得以升华,激荡起学生们对祖国文化的热情,让他们由衷地为华夏民族璀璨的文化而自豪。
1926年,《良友》画报在上海创刊。创刊之初,报道内容多为都市风尚、名人轶事、休闲娱乐相关的内容。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良友》画报将报道重点转向为国内新闻时事,图文材料丰富,内容详实,是抗战研究的珍贵史料。其中,关于抗战大后方的报道数量较多,这些图文报道反映了大后方军民团结抗战和民众积极参与后方建设的景况。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良友》画报停刊。本文以1937到1941年《良友》画报关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对母语的掌握水准,更肩负着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的重任。思辨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学生进行信息甄别及理性思考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强化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我国选拔教育机制下,传统灌输式学习模式使得较少有学生主动认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追求高分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拥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高中作为个体能力塑造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其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