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语言观与美学问题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特的美学思想是从“自由”“想象”“介入”等核心概念出发,注重探讨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的美学特质,这一系列的美学思考是基于其“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思想上。因此,学界对萨特美学思想的研究基本是将他的美学概念置于其存在主义哲学的背景之下,少有人注意到语言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角度来进入萨特美学思想的研究。萨特关于语言的看法一般被认为集中体现在他的自传体小说《词语》和哲学作品《什么是文学?》中,尤其是后者诞生了萨特重要的“介入”理论,而“介入”理论的起点恰好是萨特以散文和诗歌两大文体的语言特点为依据。无论是萨特的哲学还是文学,语言都和他的思想密切相关,因此,语言可以成为研究萨特美学的切入点。语言问题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大问题,萨特对语言的思考深受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语言观的影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对诗歌和散文中的语言特点的讨论,为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区分诗歌和散文的语言特点奠定了基础。作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萨特又无可避免地受到包括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在内的现象学哲学大师语言观的影响。然而当把萨特的语言观与其同时代的其他美学家,如罗兰·巴特、梅洛-庞蒂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罗兰·巴特、梅洛-庞蒂等在语言问题上已经有了不同于传统的理解,但是萨特的语言观几乎还是遵循着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研究路径。因此,萨特的语言观呈现出继承语言工具性的传统特点,并拒绝了语言学转向后语言发展的新方向,依然以意义作为语言的主导,并且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基础上,强调语言的行动性。萨特的这种语言观对其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萨特的美学思想从总体上来说经历了从自律美学向介入文艺观的转向,前者以其想象理论为代表,把艺术作为想象的产物,艺术形成了一个与现实隔绝的自足世界,这些看法深受康德艺术自律观的影响。后者以介入美学为代表,对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关注使得他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艺术与现实的联结之路。萨特希望介入的艺术可以有效地为人的自由而服务。这一转变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语言。语言的工具性、交流性、行动性使得它可以作为文学介入的媒介,语言因此由一个被忽视的地位被推到了萨特美学的前台。介入的最终诉求是自由,在艺术创造中自由的实现涉及到写作和阅读两方面,萨特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作品中那些非显性的意义传达出来,完成作者和读者的有效沟通,最终促成整个文学创作趋于完满。然而,萨特只把这条通过介入来实现自由的路交给散文。他认为诗的语言与意义融合而成为意义本身,已经自足饱满,无法在其中填补要传达的意义,因此将诗歌排除出介入文学的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诗歌和散文语言都具有否定性,散文语言的否定性可以带来改变现实的行动,而诗歌的否定性是站在世界之外来揭露世界。因此,萨特在诗歌能否介入的问题上就出现了矛盾。实际上,在萨特那里,诗歌也具有介入性,只不过诗采取了与散文不同的方式来介入世界,从而实现保卫自由的目的。这样一来,萨特对诗歌能否介入的态度就变得暧昧,这种暧昧暴露了其介入思想的不彻底性。
其他文献
消费者响应反映了消费者对企业从事社会责任相关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消费者响应的积极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营销战略的成败。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行业的收入大幅下降。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很多企业也开始逐步恢复经营,而刺激消费并复苏经济成为企业和学者有待解决的难题。其中,企业希望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获取公众信任、提升企业形象和获得业绩增长。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
学位
现实生活中个体不仅要为自己做决定,还常常要为他人做决策。为他人决策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生理机制可能有别于为自己决策。目前关于自我-他人决策风险偏好差异的研究尚未有一致的结果。有研究者发现个体为他人决策比为自己决策更冒险,也有结果表明为他人决策时个体会更审慎,还有小部分研究并未发现自我-他人决策存在差异。大量研究表明,这种结果的不一致性可能是“自我”的取向、“他人”的定位、“决策”的情境领域多方面因素
学位
近几年,国家接连出台多个政策倡导重视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品质。这些政策的出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重视。调查显示,有30%左右的青少年有过自杀意念,这一想法在初中生中的比例更高。因此,调查初中生的自杀意念,了解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在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中,暴力事件成为人们普遍讨论的对象,但前人研究都是从某一单一暴力
学位
暴力行为是指个体故意采用身体、言语、工具等方式对他人或团体进行伤害,并导致其身体以及心理损害的一种行为。顾名思义,初中生的暴力行为就是指在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在世界各地,初中生从事暴力行为的事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这种暴力行为无论是对暴力受害者、暴力实施者,还是对家庭、学校、社会均会带来诸多困扰以及极为严重地后果,危害性非常大。因此,对初中生群体的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潜在动机机制进
学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中学生一方面要接受青春期发展的考验,另一方面要承受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出台政策,大力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不断增加;学校心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专业化不断提高。但目前各种心理辅导技术在学校心理辅
学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经济稳,而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切实推动解决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国家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然而,在大学生中却出现了一种“慢就业”现象,该现象分为积极“慢就业”和消极“慢就业”。积极“慢就业”指个人为了提升自我能力,进一步完善职业规划而选择不立即就业,而消极“慢就业”指因为缺乏职业规划、职业技能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而被迫暂缓就业,现今高校大学生以消极“慢就业”为主。
学位
乔治·迪基的艺术制度论在西方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是分析美学中的一个代表性观点。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艺术家、公众、艺术品、艺术界系统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艺术制度论的研究,要么是分析艺术制度的基本含义及在艺术实践中的作用,要么是阐释它的一些构成要素如艺术家的“授予”,要么是阐释它的反审美维度,对于迪基公众观的研究却很少。但是,在迪基艺术制度论的艺术品展示框架(the framework for
学位
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第五版《数学分析》上册在给出实数x大于y的等价条件的证明(附录Ⅰ第八节)时对刚接触数学分析的学生存在一定难度。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给出了初等证明。
期刊
南宋道教金丹南宗的实际创立者白玉蟾在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之下,继承并发扬张伯端的道教思想,构建了“以心解道,以心释丹”为特色的内丹修炼体系。这一修炼体系是宋代道教理论演变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后世道教修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白玉蟾所言之“心”出发,探讨其“以心解道”的道教心性论。白玉蟾道教心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心”,理论基石是“心即道”。“心即道”作为白玉蟾道教思想中的基本命题,具备三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