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含水率冻结砂岩和泥岩强度特征及裂纹起裂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西部煤系地层的弱胶结砂岩和泥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了不同含水率冻结砂岩和泥岩强度特性的研究,并结合砂岩和泥岩冻结前后的微细观结构变化,分别探讨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冻结砂岩和泥岩的强度影响机制;然后基于裂纹体积应变拐点法和体积应变拐点法分别确定了冻结砂岩和泥岩的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研究了冻结砂岩和泥岩的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随含水率、冻结温度和峰值强度的演化规律,探讨了冻胀水压对砂岩和泥岩裂纹起裂和损伤特性的影响机制;同时,基于统计损伤相关理论,建立了同时考虑孔隙压密阶段特性和损伤阈值影响的冻结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开展了不同含水率冻结砂岩和泥岩的电阻率特性研究,提出了冻结岩石的电阻率模型,并结合上述冻结砂岩和泥岩的强度试验数据,得到了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的冻结砂岩和泥岩单轴抗压强度与电阻率的关系。详细内容如下:1.研究了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冻结温度下的冻结砂岩强度变化特征,阐明对于含水砂岩,其单轴抗压强度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线性增长,且冻结砂岩的强度增长率随含水率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在温度一定时,冻结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亦呈增长趋势;CT扫描结果表明,当含水率达到7%时,由于砂岩试样在冻结过程中发生冻胀破坏,冻融试验后的试样孔隙率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将初始含水率对冻结砂岩强度的影响以界限初始含水率为界限分为两类,阐明了冻结砂岩不同的强度强化机制:(1)不考虑冻胀损伤的强度强化机制,即,冻结砂岩的宏观表现为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砂岩的强度增长率逐渐增加。(2)考虑冻胀损伤的强度强化机制,即,冻结砂岩的宏观表现为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砂岩的强度增长率而减小。2.得到了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冻结温度下的冻结泥岩强度变化特征,阐明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冻结泥岩的强度影响规律。对于泥岩试样,其单轴抗压强度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线性增长,且同样存在界限初始含水率,即冻结泥岩的强度增长率随含水率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在温度一定时,冻结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由此,可定义峰谷含水率和峰顶含水率:对于初始含水率低于峰谷含水率的泥岩,泥岩内部存在的未冻水是冻结泥岩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当泥岩的初始含水率大于峰谷含水率小于峰顶含水率时,泥岩内部孔隙冰强化效应使得泥岩的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含水率大于峰顶含水率时,泥岩冻结过程中产生的冻胀破坏是泥岩单轴抗压强度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3.获得了冻结砂岩和泥岩的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随含水率、冻结温度和峰值强度的演化规律,阐明了冻胀水压对砂岩和泥岩裂纹起裂和损伤特性的影响机制。在负温度条件下,砂岩的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随温度的降低呈线性增加。而对于初始含水率4%和4.35%的泥岩,随着温度的降低,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泥岩试样由碎屑状颗粒组成,胶结性较弱、渗透较低,在孔隙水相变过程中产生了高水压力,进而导致了孔隙网络的破裂和扩展,造成了泥岩的各向异性增强,整体均匀性减弱。另一方面,泥岩中的亲水矿物在浸水过程中与水充分耦合,在冻结过程中,亲水性矿物的体积膨胀受到泥岩骨架效应的约束,产生冻胀压力。温度的降低,冻胀力就越大。当冻胀力足够大时,泥岩骨架将被破坏,泥岩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性将累积。这些都导致了泥岩的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降低。4.基于统计损伤相关理论,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密阶段特性和损伤阈值影响的冻结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当应力超过裂纹起裂强度(此时对应的轴向应变为起裂应变)时,岩石内部开始产生新的裂纹,随后,裂隙开始大量发育和扩展。因此,可将起裂应变视为临界损伤应变。在此基础上引入损伤阀值参数(位置参数),基于统计损伤相关理论和实时位形方法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密阶段特性和损伤阈值影响的冻结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5.提出了冻结岩石的电阻率模型,并结合冻结砂岩和泥岩的强度试验数据,得到了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冻结砂岩和泥岩的强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根据岩石冻结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及电路基本原理,提出了冻结岩石的电阻率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着温度的降低,不同含水率砂岩和泥岩的电阻率呈幂函数增长,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含水率对冻结砂岩和泥岩电阻率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结合冻结砂岩和泥岩强度试验数据结果,以温度为中间变量得到了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冻结砂岩和泥岩电阻率与单轴抗压强度为对数关系。本文开展了不同含水率冻结砂岩和泥岩的强度特征及裂纹起裂特性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对丰富我国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工冻结法立井施工过程的优化设计和安全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离子阱体系,具有囚禁时间长、相干时间长等优点,已经发展为能实现量子计算和研究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重要物理体系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新搭建的实验装置和相关的实验工作。在新搭建的实验装置方面,主要是改进了离子阱的结构,发明了新的锁频方式,设计了更高效的荧光收集系统,优化了软件控制等工作。具体实验方面,实现了多个离子高保真度的内态基本逻辑门操作和探测,并利用该离子体系研究了量子体系的不可逆性,实现了快速
学位
在纳米感知中,基于离子的感知由于有着轻质量、低温、高灵敏度、可调节性、空间可分辨等优点,利用离子对外界事物变化的高灵敏传感特性,获取其中的特征信息,在感知科学和工程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用离子作为探针,与传统传感器有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在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传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需求,提高传感器的精确度、准确度和灵敏度是一项极具挑战又迫切需要的工作。本文主
学位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也称病原体。病原微生物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快速灵敏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传播并防止疾病爆发等。传统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如平板培养、PCR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临床诊断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灵敏度低、成本昂贵、便携性差等问题,这使它们在诊断低浓度样本、混合感染或不明原因感染时显示出局限性。20世纪
学位
锂硫电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与能量密度和单质硫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储能体系之一。然而,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1)单质硫和其产物Li2S的电绝缘性;(2)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3)多硫化锂中间产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和扩散导致的穿梭效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造成硫活性材料低的利用率、严重的容量衰减和差的循环稳定性等,进而影响了锂硫
学位
尽管大量的宇宙学和天文学观测数据间接支持暗物质的存在,但人们一直没有直接探测到暗物质的信号,因此暗物质的直接探测也就成为现代物理学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超轻暗物质是一大类重要的暗物质候选者,探测超轻暗物质是当前暗物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人们开始通过大量的现有实验和设计实验对超轻暗物质候选者进行探测,而原子干涉仪是一种新的精密测量仪器,有望为超轻暗物质的探测开辟新的途径。本论文开展了基于原子
学位
分类问题是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以及信息检索等数据挖掘领域中一类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大量的分类模型中,决策树(Decision Trees,DTs)模型是最受欢迎且应用最为广泛的经典算法之一,其具有易理解、参数少及分类精度高等优点,并已在商业、医疗、工业制造、金融分析、生物信息以及图像处理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针对连续型数据集,传统的处理方式要么采用标准的分割标准或其衍生方法,
学位
研究背景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导致的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弥漫性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肝硬化发生的重要病因。如果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持续复制,HBV及其相关成分诱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促进肝硬化的持续性进展,可进一步导致门脉高压,产生食管静脉曲张(esopha
学位
在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煤炭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步伐逐渐加大,矸石固体充填开采技术作为绿色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长期以来充填开采多以岩层运动规律及其控制为重点研究内容,当前实施充填开采的矿井多数为低瓦斯矿井,在应用地域范围由河北、山东、河南等中东部地区逐渐向山西、宁夏、内蒙等西部地区延伸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西部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开始实施充填开采,西部地区实施充填开
学位
在富水软土填海区域的既有地铁隧道上方,采用深大基坑明挖建设地下道路,控制基坑开挖卸荷引起下卧既有地铁隧道隆起变形,对地铁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深圳富水软土填海区域深大基坑上跨下卧既有地铁隧道工程,结合理论分析、土体参数试验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建立了基于土体回弹变形的基坑开挖引起既有下卧隧道变形的力学模型。基于土体回弹变形理论,
学位
近年来多电平功率变换器在中高压大功率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无工频级联式多电平变换器由于其具有体积小、谐波污染小,以及可提供高效且稳定的电能转换功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此类变换器结构较为复杂,包含级联模块与功率开关器件数量较多,且功率开关器件的失效严重制约了变换器的发展,此外随着变换器功率等级不断提高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新挑战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其可靠性研究已成为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课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