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中央也加大了对农村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农业税的取消和新农村的建设,标志国家对农村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移,即从以前的资源汲取转向资源反哺。面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改变,必然要求作为直接面向基层社会的乡镇政府进行体制转变,从管理走向服务。但是严重的财政压力使乡镇政府几近瘫痪,职能萎缩,不仅不能为农村社会提供适时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沦为“悬浮型”的看守政府和群众眼中的“稻草人”、“养老院”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面对不断发生的社会经济形势,虽然我国乡镇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无论是机构改革、财政改革,还是农村综合改革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基于国家建构的需要,主要依靠国家行政强制推行,不仅制度供给由国家提供,而且过程也由国家主导,表现为鲜明的强致性制度变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农村社会的内在需求和利益偏好,导致制度供给悬浮于社会需求之上,造成制度变迁的内在需求与制度外在供给之间的冲突,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基层社会也在排斥这些外在制度供给。这种被动式的改革造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冷漠式的紧张”或信任裂痕,不仅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更引发了日益严重的乡村冲突。特别是随着农村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治理环境的变迁对已有的以外部制度供给为主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社会各界也开始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反思。而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亟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寻找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改革路径,即要改变国家建构下基层政府改革的外在制度供给路径,寻求内生改革之路。本文采用实证调研的研究方法,对L县W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进行实地观察,如农民之家、文化大院、廉政大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站、说事评理谏言协会等,并亲身参与其改革过程实践体验改革措施的运行。最后,在对其改革过程和创新实践进行具体描述、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探索和总结回应社会需求下基层政府内生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我国基层政府的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思考。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主要对L县W乡进行政府改革的背景和现实进行介绍,总结其改革缘起。一方面通过回顾和反思建国以来我国乡镇政府的改革历程,提出“悬浮式”运动化改革路径使乡镇政府的改革成果脱离社会需求,造成当前的乡镇困局,这也是W乡进行政府改革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对L县W乡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现实进行详细描述,发现正是为应对复杂的客观环境和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该乡政府选择了内生改革之路,同时回应社会需求也为其内生改革提供了动力支持。第二章到第四章详细描述该乡内生改革的具体过程和主要路径。分别从服务视角下的政府机构整合与职能转变、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方式转变、社会自治下的政社关系出发对该乡农民之家、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站、群众说事评理谏言协会的成立背景、过程、基本组成、具体运行以及实践效果进行详细介绍和理论分析。最后,结论与讨论部分在总结和分析L县W乡政府内生改革的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出社会需求是政府内生改革的动力与方向,并提炼了以社会需求重塑政府的具体路径,即以社会需求限定政府角色及其职权范围、以发展需要转变政府治理的方式和形式、以互动式治理实现政社关系的协商共治、以社会评价检验政府改革的过程和绩效。另一方面提出要保障乡镇政府内生改革的持续进行,就要解决好改革政策的延续、改革风险的规避、改革方式的运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