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但水生植物化感控藻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对其影响因素和机理的研究亟待进一步突破。本研究选取10种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大藻、凤眼莲、黄花荇菜、苦草、海菜花、金边富贵竹、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黑藻),采用初始添加法、连续添加法及共培法等3种实验方法供试植物对铜绿微囊藻、集胞藻及滇池混合藻样的化感抑藻效应,明确了不同植物及其不同组合、不同季节等因素对供试植物化感抑藻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优势抑藻植物-粉绿狐尾藻,并通过对逐层剖析藻细胞吸收光谱和特征吸收峰、离体藻胆蛋白吸收光谱以及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叶绿素a(Chla)三者相对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态势,探讨了粉绿狐尾藻对藻细胞光合系统的化感作用机制;在定量、定性的比对研究的基础上,阐释植物种植密度、藻种及其接种浓度、EDTA-Fe等因素对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具有较大的种间差异性,即因植物种类及藻种的不同,其化感抑藻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海菜花对供试藻种(集胞藻)具有略微的促进作用外,其余9种对2种供试藻种(铜绿微囊藻和集胞藻)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粉绿狐尾藻、凤眼莲及金鱼藻等3种植物具有较好化感抑藻效果(处理至第9天时,对铜绿微囊藻抑藻率达到88%以上)。 (2)水生植物化感抑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两季,4种供试植物(除金边富贵竹外)对铜绿微囊藻、集胞藻均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春季、冬季4种供试植物的化感抑藻效应有所下降,且植物不同其化感抑藻效应对季节变化响应的程度不同。与凤眼莲、水浮莲等植物相比,粉绿狐尾藻在4个季节化感抑藻效应的波动程度最小、效果最好,对集胞藻、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这可能与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及其体内化感物质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3)粉绿狐尾藻单独栽培时的化感抑藻率较其与其它植物组合或其他植物组合的抑藻效果好,是相应组合中起主要化感抑藻作用的植物,其在水体中的栽植密度对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潜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粉绿狐尾藻是供试植物中最佳的化感控藻材料。 (4)粉绿狐尾藻化感物质可能于叶片处合成,并直接分泌或向下转运至根、茎等部位后分泌到外界水环境中,进而实现化感抑藻效应。其化感抑藻效应具有累积性,化感抑藻过程是通过连续分泌某些化感物质持续作用于藻细胞而实现。 (5)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具有“浓度效应”,一般表现为随植物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强,随藻种接种浓度增加而降低。对铜绿微囊藻、集胞藻而言,种植密度在20g/L以上及藻液光吸收值(OD663)在0.28以下,粉绿狐尾藻均可表现出显著且强烈的化感抑藻效应,若藻种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时(OD值≤0.1),种植密度在10g/L左右,粉绿狐尾藻即可表现出强烈的化感抑藻效应;对滇池混合藻样而言,混合藻样叶绿素a在321.67mg/m3~506.90mg/m3之间及种植密度在20g/L以上,粉绿狐尾藻即可表现出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其抑藻率达95%以上。因而,粉绿狐尾藻化感控藻的具有广阔的前景。 (6)粉绿狐尾藻的分泌物(即化感抑藻物质)可与Fe-EDTA发生某种明显耦合反应,从而影响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集胞藻及滇池混合藻的化感抑制效应,其中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效应与Fe-EDTA浓度问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Fe-EDTA浓度升高,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效应增强;耦合后的抑藻效应均明显高于Fe-EDTA或粉绿狐尾藻化感物质单一因素的抑藻效应,尤其是在Fe-EDTA处于极端浓度下(即Fe-EDTA缺乏或过高情况下)表现得更为强烈,其中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效应对耦合抑藻效应的贡献率远大于Fe-EDTA抑藻效应。 (7)藻种及其存在浓度、供体植物的种植密度等生物因素是影响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潜力的关键性因子,而营养盐EDTA-Fe的存在浓度、季节变化、遮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粉绿狐尾藻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远小于生物因素。 (8)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光合系统的化感抑制作用是一个多路径同时发生的过程,但对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内不同目标物,其作用的强度或程度是不一致的。与叶绿素a相比,藻胆蛋白(尤其是APC)对粉绿狐尾藻分泌的化感物质更为敏感、更易于受损(处理5d后,Chl a、PC、APC的相对含量分别降至52.7%、15.3%、7.6%),是粉绿狐尾藻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关键靶点,故粉绿狐尾藻释放的化感物质可直接破坏铜绿微囊藻的捕光天线,阻断藻胆蛋白对光电子的捕获和传递并抑制或杀死藻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工业化发展及化石能源的消费使得CO2、O3浓度升高,对城市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实验于2015年7月17日至10月6日(共80天)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CO2、O3浓度升高情况下两种
本论文针对目前智能机器人的几个缺点,设计一个以S3C2410为主控制器的嵌入式竞赛机器人。其研究内容是:为了提高系统的高速实时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将传统的8位机的C51控制
捕食压力作为自然选择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捕食压力的驱动下,鱼类进化出形态、运动、行为和生活史等多方面的适应性策略,然而相关领域仍缺乏鱼类对
本论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了GLDH基因超表达纯合子株系,并将其命名为GLDHOE。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和抗坏血酸含量检测,该纯合子植株较野生型
Chronic inflamm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en acknowledged as a hallmark feature of several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Accruing evidence indicates t
期刊
面向移动健康应用的无线体域网WBAN(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是实现人体生物体征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健康监测、无人看护、慢性病防治等新一代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包括AlN、GaN、InN以及它们的三元、四元合金化合物。其中的AlN、AlGaN材料由于在紫外、深紫外波段的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迅速成为半导体领域的一大研
氧化锌(ZnO)是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37eV,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光学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光电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高于室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