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以唐懿宗咸通元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860—978)湘江、洞庭湖流域、赣江、鄱阳湖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诗歌为研究对象,梳理这一地区,尤其是赣中地区诗歌由唐至宋的发展状况。论文详细考察本地的诗人活动、诗歌重心由袁州到吉、抚等州的转移,分析了儒、释等文化对诗人心理和诗风的影响,特别考查了五代本地诗人政治地位上升和诗歌中儒家思想增强的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在唐宋诗歌转变中的意义。论文分三部分、六章。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从交通、经济、宗教等方面概括了江南西道地区中晚唐地位的提升。湘赣地区交通方便,士民乱中南迁,促进了本地开发。本地中唐已有韩愈等对本地诗歌创作的促进。到唐末,本地的诗歌创作开始繁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袁州。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唐末本地诗歌的状况。这一部分包括三章,先按本地诗人、外地诗人、方外诗人的顺序,分湘江、洞庭湖流域、赣江、鄱阳湖流域、沿江地区三大块,介绍唐末本地诗人及其创作,然后对本地本地重要诗人许棠、张乔、郑谷、杜荀鹤生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考证。第四章《江皋两湖湘赣诗人的诗风》是全文的重点。本地诗人大都尊崇杜甫、白居易,推重风、骚、雅。其诗反映现实,忠君爱民。当时宣宗、昭宗好学重儒,文坛重要人物郑薰、薛能为人重士好儒、诗尊风雅。朝野君臣有以儒救国的焦急心态。他们的诗有“清苦”特征,讲究锻字炼句,写穷愁悲伤,境界清新幽静。这种诗风与姚贾一脉相承,其中方干、李频、李洞是其间桥梁。受到当时社会喜好的影响,本地诗歌清苦而不奇僻,趋向浅俗。江皋湘赣诗歌具有浅俗表现为以文为诗、字词重复、多俗语。佛教、禅宗独特的思维与叙述方式、本地流行的俗体诗与流行音乐形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两章。主要论述五代时期江皋湘赣诗歌的发展。第五章仍以三块分叙五代时期此地诗歌活动。第六章《赣中诗人的强势崛起和重儒风气的形成》,从政治、思想、诗歌三方面叙述五代本区由文化的酝酿、积累而变为强势过程。宋齐丘等本地诗人开始登上政治高位,拓宽了本地诗人生存空间,改善了本地文人的前景,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钟传于唐末独尊文教,重进士。这使得赣中地区文化发展占得先机。钟传所推行的尊文重学的政策,吉州受惠最多。吉州刺史彭玕的为人、政策对吉州作用很大。吉州出现一大批儒学名人。而刘洞、夏宝松回到庐陵广收门徒,对诗学影响很大。诗学与儒学正在五代赣中地区得到结合并慢慢发展。唐宋诗歌重心也逐渐向赣中地区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沙必利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步出“试探期”,跨入“发展期”,对中国开始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将我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之中,制定在华投资的长期性战略。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对跨国公司
根据Bachman的理论,使用应试策略被看成是二语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二语习得理论也将应试策略划归到语言学习策略中。总之,这两方面都反映了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本应处于首要地位,但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品质却趋于愈加弱化的状态。这主要与母语教育的失落、应试教育的樊篱、教学策略的羁勒有关。我们应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文献中方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检索CNKI,建立小儿咳嗽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
目的观察针刺加理疗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使用针刺加物理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3.33%,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0.00%。
作家为什么要选择“土匪”类题材作为创作的对象?笔者认为,作家们的创作动机是多样的,或是由于“土匪”与作家的现实生活发生了关系,构成作家的生命体验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作
本文从科研、教育等方面对中国和英国的传播学教育做了对比,旨在为发展迅速但处于困惑中的中国传播学教育提供借鉴经验。文章首先对两国的传播学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中国大
<正>一、教学选题的背景"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续与发展,又是学习不等式组的基石,是学习一次函数
纵观柯灵全部散文,诗与思的纠结、分离与追求深度融合贯穿其创作历程。这种创作状况典型地反映出关怀世事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于散文如何达到向内探究内心又向外直击现实,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