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显身性视角看交替传译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是常见的口译形式之一,它多应用于演讲、授课、谈判、新闻发布会、宴会致辞、参观访问等。无论在何种交传场合,译员需恰当译出目的语。1997年,Basil Hatim&Ian Mason指出口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际转换活动,也是一定社会情景下发生的交际行为。过去,译员被当做隐形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译员一直是口译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主动调整自身角色。本文以笔者的一次交替传译实践口译为语料,旨在通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即:把关人、共同谈话者和交际过程的协调者三个方面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译员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的显身性。通过截取部分语料,笔者分析了在交传实践中译员自发采用的口译策略的案例。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译员的显身性不仅体现在实践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还体现在译员对源语进行减译、改译及解释等处理方式来更好地传达源语信息。此外,笔者还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漏译,逻辑不清,冗长等问题译文进行归纳并修改,目的在于增进对援外培训中译员显身性的理解,并为今后类似的口译活动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植物抗虫性主要依靠限制害虫营养和有毒有害物质,具体通过哪个途径,从害虫的营养代谢和解毒代谢系统的变化可进行一定的推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稳定是飞行器安全飞行的关键,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强耦合、强非线性和快时变的气动特性,传统的控制方法仅仅根据当前的飞行参考信息设计控制器,系统会出现输出延时现象,然而,在一定飞行范围内,其部分未来外界干扰和目标信息是能够提前预知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已知的未来信息设计控制器,使其飞行器能够稳定飞行是当前重中
昆虫起源于距今约4.8亿年的奥陶纪,得益于其广泛的适应性,直到今天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类群。这种适应性与昆虫的“变态”密切相关。变态,指幼体发育为成体时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对完全变态类昆虫来说,其幼虫移动性低但取食能力强,成虫移动性高利于传播和繁殖,这种生活史扩大了昆虫的生活范围,促进了其数量增多和广泛分布。不同的发育阶段之间由不同性质的蜕皮分隔开来,那么到底什么因素决定了
目的半乳甘露聚糖(GM)和β–D-葡聚糖(BG)都是侵袭性曲霉病(IA)的重要血清学标记物。这项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GM和BG对IA诊断的价值,并比较这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与单独测试的性能。方法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纳入截至2019年5月以英文发表的相关研究。在Review Manager 5.3软件中进行文献质量风险评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声调也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特点之一,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然而这一特点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而言,这始终是一个不易克服的学习难点。本文借助实验语音软件praat汉化修改版,对印尼巴厘岛文桥三语学校中,华裔与非华裔各9位学习者的汉语双字调习得情况进行了声学分析。两个组别的实验对象按汉语水平各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进行考察,并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的
微生物矿化技术以其绿色、环境友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MICP)是一种通过借助于微生物自身的代谢反应,诱导碳酸盐沉积用于胶结颗粒的技术。近年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超高的灵敏性,可以用于研究金属表面的吸附和表面物种的成分分析。一般认为SERS有两种增强机制,分别是电磁场增强机理(EM)和化学增强机理(CM)。根据表面选律,EM对吸附分子相同对称振动模具有同样的增强效应,而CM会直接影响到相同对称性振动模的相对拉曼强度。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金属-分子成键、金属-分子界面的分子吸附取向、界面能级排布的信息。同时,在光的作用下,金
射频开关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常用器件。快速发展的微电子通信领域对射频开关的射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固态开关已无法满足需求,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则有利于应对这样的需求。相比
随着国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具有传输容量大、距离远的高压柔性直流输电逐渐成为主要的电能传输方式,因而高压直流电缆也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输电等级的不断增加,高压直
目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eumonia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病原体,在全球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危及儿童和老年人。当前,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而且在市面上使用的疫苗保护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因此,努力寻找和开发新型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并研究其对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理,有助于为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新思路。之前的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氨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