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刺菝葜正丁醇部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 C.H.Wright)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其根茎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痛风、肿瘤和炎症等。先前研究表明,该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苷和甾体皂苷,因此,本论文旨在从黑刺菝葜根茎中提取分离黄酮苷和甾体皂苷,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和对甾体皂苷进行细胞毒活性研究,以期得到具有较好细胞毒活性的甾体皂苷,为药物开发、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奠定基础。用70%乙醇热回流提取得到黑刺菝葜根茎提取物,将其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取正丁醇萃取物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最后采用UV、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波谱方法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有6个黄酮苷和8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橙皮素-7-O-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1)、clematine(2)、芒柄花苷(3)、黄豆苷(4)、葛根素(5)和3’-氧甲基-葛根素(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菝葜属首次分离。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26-C-β-D-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25R)-5α-呋甾烷-6-酮-20(22)-烯(7)、26-O-β-D-葡萄糖基-3β,23,26-三羟基-(25R,23R)-5α-呋甾烷-6-酮-20(22)-烯(8)、26-O-β-D-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25R)-5α-呋甾烷-6-酮-22α-甲氧基(9)、6-O-β-D-葡萄糖基-3β,26-三羟基-(25R)-5α-呋甾烷-6-酮-22α-甲氧基-3-0-[α-L-阿拉伯糖基-(1→6)]-β-D-葡萄糖苷(10)、Smilscobinosides A(11)、(25R)-螺甾-5-烯-3β,17α,27-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25R)-螺甾-5-烯-3β,17α,27-三醇-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25 R)-螺甾-3β-羟基-6-酮-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 →6)-β-D-吡喃葡萄糖苷(14),其中化合物7-10为4个新化合物。采用MTT法研究了甾体皂苷7-14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肝癌细胞(SMMC-7221)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Hela细胞和SMMC-7221细胞都表现出高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7.01 ±0.38和17.67±0.61μM,化合物10-12、14表现出中等的细胞毒活性。
其他文献
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因曾经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而被否定。实际上,恽铁樵接任主编后就进行改革,登载了大量有价值的社会小说,其社会小说对政治思潮与社会变迁的反映、对婚
本文针对海工砼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浮浆、离析等的问题,从几个不同角度简要分析。并通过部分试验确定解决方案。以期达到对施工过程能够进行指导。
<正>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发布前瞻性研究指出,不论食用面条、面包、米饭,人们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占总体摄食的50%至55%,早死风险最低。该研究发布在《柳叶刀
目的探讨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及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40例URSA患者接受淋巴细胞免疫
<正>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于1983年6月9日被发现并经考古发掘,2018年是南越王墓发掘35周年。南越王墓墓主为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君主赵眜,即《史记》中
本文对胜利油田所在地的土壤油污情况进行调查;设计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和吸附实验研究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附;通过野外实验研究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规律,并对生
本文围绕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各阳能部门在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和管理上如何摆正关系,完善措施,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针对铁路既有线改造施工、日常养护对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的影响,分析既有线施工对车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探讨施工现场车务系统的安全卡控措施,即强化车务系统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