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的阵列SAR三维成像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阵列三维SAR系统可以工作在下视模式,突破了其他三维SAR系统(曲线SAR,层析SAR)只能工作在侧视、斜视模式的限制,克服了其他三维SAR具有的阴影效应和图像几何畸变等不足。传统的阵列三维SAR成像方法基于经典信号处理理论,具有回波数据量大,主瓣旁瓣模糊等问题。而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号重建方法,在信号满足稀疏性的前提下,可用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要求的测量值进行重构。一般三维场景中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稀疏性,因此可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阵列三维SAR成像中,利用稀疏阵列得到欠采样回波,再通过稀疏重构算法成像,一方面能够降低回波数据量,减小数据存储、传输的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SAR成像算法的瑞利限约束,提高了分辨能力,从而解决了传统阵列三维SAR成像方法的上述问题。本文围绕目前基于压缩感知的阵列三维SAR成像方法的大运算量和如何实现稀疏阵元分布最优化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概述了阵列三维SAR的几种工作模式,介绍了传统的三维成像算法(RD,BP)并指出其不足,简述了压缩感知基本理论,介绍了阵列SAR在三维全场景和二维阵列平面的线性测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维分块的阵列SAR线性测量模型,为后续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的阵列三维SAR快速成像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的阵列SAR快速三维成像算法。为解决目前基于压缩感知的阵列SAR三维成像算法存在的运算量过大的问题,利用回波分维重建和场景分块重建结合处理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线阵SAR快速三维成像算法。该算法大大降低了测量矩阵的维数,从而不仅提升了运算效率还减小了内存占用量,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稀疏阵元分布最优化方法。分析了测量矩阵的相关系数与模糊函数的关系,讨论了稀疏阵元分布对测量矩阵相关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测量矩阵相关系数最小化的非均匀稀疏线阵的阵元优化模型,揭示了压缩感知阵列SAR中的稀疏阵元分布优化问题本质是一个整数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规划的非均匀稀疏线阵的阵元分布最优化方法。该方法能找到最小相关系数测量矩阵对应的最优稀疏阵元分布方式,提升重构概率,为基于压缩感知的阵列SAR稀疏阵元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雷达微多普勒效应是由学者Victor C.Chen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理论体系,是基于物体微动模型发展起来的。自从雷达目标微多普勒现象被发现,目标微动特性在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中受
为了适应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各种运动平台的工程应用,以及气流、引力以及机械操作等误差因素的影响,用于复杂轨迹条件下的SAR运动补偿算法亟待研究发展。本文以复杂运动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学习(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系统日趋智能化。CALL系统能准确、客观即时的反馈考生发音情况,极大的促进了考生学习效率和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质量的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设计出适合家庭用的心电检测与分析系统对心脏病人的监护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家庭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是一种多通道的主动式雷达成像系统。它通过对地面发射不同种组合的极化波,然后利用天线接收目标的极化散射回波。极化SAR图像处理则是利用接收到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是多源遥感图像信息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摄影测量、资源普查、环境监督等民用化领域,如何实现高性能的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相关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的多源遥感图像配准方法。采用基于Contourlet模极大值边缘检测算法进行边缘特征提
H.264/AVC是ITU-T和ISO联合推出的视频编码新标准,采用了近几年视频编码领域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以较高的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H.264/AVC设计的最初目标是
在过去的5-10年中,通过压缩感知(CS)技术进行稀疏信号恢复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CS的主要思想是以低于奈奎斯特的采样率,从低维线性样本中恢复高维稀疏信号。CS需要一个非线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越来越依赖于通信网络,而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将成为下一代骨干网
在一个图像处理系统中,从图像的获取,到图像的发送、传输、接收、输出(显示)、复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干扰,都会使图像质量降低。如何对这些“降质”图像进行处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