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环境下的接入认证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证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由于高铁、地铁运动的高速性以及列车中成员的密集性,导致此高速环境下存在聚集性快速切换的要求,由于现有的无线接入方案没有考虑到聚集性快速切换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此无线环境,存在终端在接入点之间不能流畅切换的问题。因而,研究一种适合于高速环境下安全的快速接入认证方案是必要的。本文从快速认证、聚集性认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将其有机的融合,在高速聚集性切换中实现快速认证,尽量减少总体的切换时延。同时,为了保证用户身份及位置信息的隐私安全,本文又对匿名认证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对用户身份及位置信息的保护。为了解决快速切换中的认证问题,本文将认证与切换相分离,在终端接入下一接入点之前,通过当前接入点提前完成与下一接入点的认证和信息交互;当切换时根据认证中的交互信息与下一接入点完成快速认证。通过快速认证减少切换时刻的认证时延,提高切换质量。在快速认证中用到双方协商的会话密钥,为了保证会话密钥的安全性,根据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难题,利用认证信息中双方的随机数与公钥的点乘积来计算会话密钥,实现会话密钥的双向控制并保证会话的前向安全性。为了解决快速切换中的聚集性认证问题,本文引入了批量认证的思想。通过对终端认证信息的批量处理,减少接入点的运算负载。然而,切换的同时进行批量认证会带来总体时延的增加,且时效性较差;于是在批量认证的基础上结合快速认证中认证与切换相分离的思想,下一接入点借助当前接入点通过批量认证提前完成与终端的认证和信息交互,切换时刻根据交互信息进行快速认证,减少切换时刻的认证时延,保证切换质量;同时,考虑到认证信息的时效性,本文又对批量认证信息进行了分组,通过分组批量认证来保证每一组认证信息的时效性。最终通过分组的批量认证解决了快速切换中的聚集性认证问题。为了保证用户身份及位置信息的隐私安全,匿名是很好的方法。然而,对固定匿名长时间的追踪可能泄露用户的真实身份;一次性匿名的批量申请又会给服务器和终端带来存储负担;因而,本文通过在初次接入和更新接入时,对下一次匿名接入身份进行申请的方式保证用户匿名的同时不增加家乡代理服务器和终端的存储负担;从而实现对用户身份及位置信息的保护。本文在对现有快速接入方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速运动环境,提出了线性快速接入认证方案,通过快速认证解决了高速环境下的无线接入和切换问题;同时,为了减少聚集性认证中接入点的负载,本文又提出了高速环境下的匿名批量快速切换方案,通过对认证信息的批处理,减少接入点的运算负载,并通过匿名身份的逐次获取实现了对用户身份及位置信息的保护。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复杂性、非线性、庞大巨系统和快速反应性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大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传统的优化方法逐渐陷入困境。这时,自然界中那些
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近年来P2P(Peer-to-Peer)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数据共享、电子商务、协同计算等领域。尽管P2P技术在有效利用网络闲置资源、促进网络
粗糙集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数据的数学工具,已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分类,故障监测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保持
XML(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因特网中信息描述、传输和交换的重要标准,而XML文档聚类是众多XML文档整合和管理技术中关注的焦点,其目标是有效整合XML文档使之便于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企业级应用系统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也日益增加。软件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使得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的关注点也从特定的业务实
伴随着网络技术(包括Interne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变得更为重要。作为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一种新途径,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
在相关工作基础上,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电信客户本体模型。但在更进一步的应用和扩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类问题:建立的本体难免有冲突、不一致的现象;本体应用中缺少一种灵活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尤其是在军事和商业领域。然而,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电源、计算能力、内存容量等方面的局限性,传统的网络密钥分配和管理
工作流技术广泛应用于构建虚拟组织业务流程平台的实践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虚拟组织得以突破地域上的限制,成为基于广域互联网的大型分布式组织,组织所支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基于知识资源的知识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随着企业内部知识量的膨胀,用户获取到真正所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