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关节线(Joint line,JL)的变化对TKA术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临床疗效和假体生存率存在一定影响,目前缺乏评估关节线的统一标准。较常用的测量关节线的骨性标志包括腓骨头、股骨内收肌止点和胫骨结节等,但是尚未有文献对不同参照点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同时,不同参照点的测量方法对于临床结果的预测目前缺乏具有比较性的结果。目的1.研究分别以腓骨头、股骨内收肌止点和胫骨结节为参照点的TKA手术前后关节线的变化,以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关性;2.比较不同参照点测量关节线变化对临床功能结果的影响。方法1.同一组由同一术者进行的CR假体TKA患者,分析以腓骨头、股骨内收肌止点和胫骨结节为参照点测量手术前后关节线位置并分析其变化,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结果的相关性。2.对同一组人群以三种不同参照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关节线变化大于4mm组和小于4mm组,关节线抬高组和关节线降低组,以不同参照点测量关节线改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比较以不同参照点的关节线改变的特点和临床关系。结果1.同一组病人,以腓骨头为参照点测量关节线变化平均值为-0.46mm(SD=2.36mm,range:-5~5.9mm),以股骨内收肌止点为参照点测量关节线变化平均值为-0.95mm(SD=2.16mm,range:-6~4.3mm),以胫骨结节为参照点测量关节线变化平均值为2.02mm(SD=3.40mm,range:-6.3~7.6mm)。相互比较三种测量方式,以内收肌止点和腓骨头为参照点的测量方式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Y=0.606*X-0.0456,R2=0.5621),提示在冠状位上两者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以腓骨头和胫骨结节为参照点测量关节线的变化结果,以内收肌止点和胫骨结节为参照点测量关节线的变化结果之间均无线性关系。2.所有病人VAS评分由术前的6.72±2.33降到术后的0.65±1.29,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前的108.2±22.5。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15.6± 13.69°,在HSS评分方面,由术前的57.9±11.6分增加到术后的89.65±8.12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O.0001)。以胫骨结节为参照,关节线变化不超过4mm组在Feller评分和HSS评分上明显优于超过4mm组,p值小于0.05。关节线降低组关节活动度(118.7±13.04°)明显优于关节线升高组(108.9±12.97°)(p=0.0094),而在VA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和HSS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参照点测量关节线变化的各组临床结果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CR假体冠状位上,以腓骨头为参照点和以内收肌止点为参照点,受后交叉韧带及软组织的限制,关节线手术前后变化不大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在矢状位上以胫骨结节为参照点,受胫骨平台后倾和股骨后髁Offset等影响,测量手术前后关节线变化较大,比较正侧位的测量结果,各组之间没有相关性。2.CR假体在矢状位上以胫骨结节为参照点,关节线变化不超过4mm组在Feller评分和HSS评分上明显优于超过4mm组,关节线下降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关节线抬高组,CR假体在冠状位上,关节线变化超过4mm组和未超过4mm组之间,关节线升高组和降低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以胫骨结节为参照点较腓骨头和股骨内收肌止点与临床结果更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