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危机的精神分析批判研究 ——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角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当代社会,“生态”已经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生存紧密关联,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时刻离不开自然界提供的空气和水源等物质资料,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也离不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自然又以气候异常、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频发等多种形式,向人类表达不满,并呈现出对人类行为的对抗和排斥。人类不仅感受到源于自然界对现实生活的环境压力,还承受人类未来可持续生存的心理压抑和精神焦虑,更何况各种因争夺资源的战争与冲突不断,直接威胁人的生命。生态环境对人类呈现出一种日益严重的危机状态,对当下人的生存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实质就是人类的生存面临危机。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我们有必要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应对,并对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现状进行精神分析方法的批判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从深层次挖掘生态危机爆发的人的心理和生存方式根源,也有利于化解人们面对危机的焦虑和担忧。在梳理人类对自然认知演化进程的基础上,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以贯穿全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奠基,剖析当代生态危机具有的全球性与复杂性、自发性与社会性、危害性与严峻性等特征;分析当代生态危机的产生既有自然变迁的自然根源,也有人类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生产、生活及生存方式的社会根源;既有人类的认知局限,也有人类理性演变为工具理性的弊端,更有资本逐利本性的价值追求根源。第二,对当代生态危机进行精神分析批判,针对人类解决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的冲突、人类选择“占有”式生存、“审美”式生存、“恐惧”式生存及实现自然解放的现实要求,来研究对生态危机进行精神分析引入的必要性。对生态危机的精神分析批判,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人的欲望动力的三个层面:本能驱动、社会无意识、理想境界来分析,将生态危机的复杂性与人欲望的三个层面的性格张力相关联,即个体性格、市场性格和社会性格的内在张力,从而使生态危机的分析增强人性论的批判维度。无论是海德格尔强调物对人自然本性的存在式遮蔽,还是马尔库塞揭示欲望对文明的纠缠与对抗,人的生存既是不断满足欲望又创造新欲望的过程,也是从物的满足、精神满足到境界追求的转移,上升到对欲望的控制与满足的反复焦虑之中,生存方式选择的复杂性体现出了欲望的“涌流”和无意识对意识的突破。第三,将生态危机、生存危机置于弗洛姆、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的比较视域下进行研究,体现当代生态危机不只是自然环境的问题,也是人类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甚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直接结果,甚至造成现代人的心理异化。无论是弗洛姆提出的从重“占有”到重“存在”的生存方式的转化,用新人类构建健全社会的温和改良出路,还是齐泽克主张人类应该摆脱“原初自然”的设定,“人是自然的伤口”,“危机早已发生”,人类处在“恐惧式生存”状态,要悲观地直视生态危机,最终实现意识形态对人与自然“裂隙”的缝合,必要时可采取激进“社会剩余”的革命。这两者虽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都体现出了对人类现实生存状况的担忧和未来持续生存的关切,也展示了当代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方式转变的急迫拷问。第四,对当代生态危机用精神分析方法批判进行唯物史观的审视,辨析其优劣,然后提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共生建构选择。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当代生态危机的批判,让人们回应工业文明的迷误,纠偏工业社会加剧生态危机的根源性认识,检视人自身对待自然的态度及后果,树立平等对待自然的心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纠正过度开发自然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甚至造成人的心理异化,正确面对生态危机带来的精神压抑,也为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提供了可能选择。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是明显的,其将自然用病态的眼光去审视,只能求助于个体性格意义上的完善和提升,放弃了人在自然中的实践行动功能,人游荡在“欲望千高原”和“实在界大荒漠”,滑向消极应对或恐惧式直视的悲惨困境。当代生态危机不再只是自然环境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人类生存问题,生态危机既会造成生存条件的恶化而使人类走上不归路,也会因长期处在危机状态而带来精神病症。人类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中实现生态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从而实现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统一;在物质、生命和心智之间共存的生命共同体中化解生态危机,从而实现真实需求满足与精神境界提升的统一;在人与自然创造性的实践中达到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从而实现人镶嵌于自然、回归于自然。总之,只有将爱惜人类自身和保护生存环境统一起来,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用共生理念建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由对物质“占有”式向共生式的生存方式转变。用生态理念、生态价值、生态文化来进行生产、生活,真正体现出马克思提出的“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的现代意蕴,用生态文明理念代替工业文明,人类才能化危为机,才能实现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才能走出生态危机、生存危机、精神焦虑的现实困境,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废名小说特别是诗化小说中呈现出鲜明的意象思维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废名小说中突出表现的自传性和强烈的主体意识;废名小说对旧诗的吸收借鉴;废名小说对于禅宗思维的吸收和美学追求。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废名以图像为基础的意象思维方式,通过对自我意象的构建,对旧诗意象的借鉴和对禅宗思维的吸收充分展现了废名小说中淡化情节和晦涩风格的内在驱动力。
学位
随着科技进步,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对于电磁波吸收的需求都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微波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方向,复合吸波材料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各种复合方式中,多层吸波材料因为具有材料可更换、厚度可调节、吸波效果好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该类材料在工艺制造、吸波性能优化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基于此,本文以聚氨酯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碳纳米纤维、炭黑、铁硅铝合金粉末作为吸收体,通过重力沉降法得到具有多种
浪漫和豪放不羁是打在李白身上的最突出的标签,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却流露出浓浓的孤独之情。李白是个懂得情感的人,也是个有大追求的人,他希望痛快并有价值地活着。从这点上来说,敬亭山更像他的偶像谢朓。然而自由自在和实现价值在本质上是冲突的,骄傲的李白也几乎一直没有找到进取的机会,最后因"永王之乱"而在仕途上彻底溃败。也许敬亭山就和月亮一样,被李白当作朋友。他落寞孤寂地依偎在敬亭山的怀抱里,也依偎在
先进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抗氧化、低密度等优点,是航空航天等领域极为重要的战略性热结构材料,但本质的脆性极大限制了其应用,为此可以在陶瓷中添加增强体以改善陶瓷材料的脆性和提高其使用的可靠性,增强体从毫米级到微米级再到纳米级的尺度细化是进一步提高其强韧性的关键。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典型的一维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与功
随着国家深海战略计划的展开,传统的以螺旋桨推进的无人水下航行器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海洋勘测任务。近年来,设计具有高推进性能、高机动性、低噪声等特点的新型无人水下航行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海洋生物拥有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其在巡游状态下具有推进效率高、机动性强、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深入研究仿生推进机理,并将其应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中,对提高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蝠鲼胸鳍为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