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民生服务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由国家档案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首先提出了“民生档案”一词,对我国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此后部分地方档案行政部门也围绕“民生档案”通过制定地方性政策而开展了初步的民生档案工作。但“民生档案”一词既没有官方的统一定义,同时在理论层面上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因此笔者采用档案馆民生服务作为本文的论题,档案馆民生服务是基于已有的民生档案工作基础而开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并涉及多个方面的服务形式。   档案馆开展民生服务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在于随着我国的档案馆大门逐渐对外开放,民众应该成为档案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现实意义在于与各领域都处于优势的西方相比,我国在与民生相关的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法律以及社会公平等领域都要求一个拥有处理和公布与民生相关信息权力的机构为民众提供相应服务。因此我国档案馆开展民生服务有其必要性,不应因西方档案馆不曾提出而有所疑虑。   而档案馆开展民生服务在目前的状态下并非容易实现,各种矛盾与问题需要档案馆、政府、民众予以合力解决。档案馆的馆藏比例状况不能很好满足民生需要,政府公文与非公文、档案与非档案的进馆比例很难得以完美解决,无法满足民生需求。我国的大部分地方档案馆均没有独立的建筑,并由于不同原因深藏于党委、政府大楼之中,民众既难以直接前往也不愿接近。随之而来的直接后果是档案馆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模糊乃至冷漠,在与其他科学文化机构的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在各种矛盾与问题存在着的同时,各地方档案馆应尽力改善条件以适应民众需求。本文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的一般性差异,将地方档案馆依照行政级别与现实条件划分成四类,并根据四类档案馆的不同现实状况和基于民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分别提出对档案馆服务对象转变、档案馆馆藏结构重构、档案馆规划与建筑革新以及档案馆自身形象改变这四个方面的一般性对策与建议。以恰当的宣传作为实现档案馆服务对象转变的主要手段,以灵活的馆藏观念解决档案馆馆藏结构重构问题,以因地制宜建设作为新档案馆建设的准则,以宣传、法规、利用方式的更新解决档案馆的形象问题。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Wrapper被提出并逐渐引起了信息抽取、集成检索与数据交换等方面研究者的关注,较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Wrapper的概念、模型、实现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
期刊
医院是典型的知识型组织,其竞争的根本就是医院特有的知识资源。当前,如何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益,是每个医院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知识共
学位
学位
黎锦熙是我国方志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虽然他语言文字学家的身份更为外人所知,但是凭借其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科学务实、不拘泥于前人、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他在方志
学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优质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铺路搭桥,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形成以人才推动创新、以人才促进发展的新格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为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档案馆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场所之一。政府信息公开拓宽了档案馆的职能,提升了档案馆
学位
现代大学以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为己任,需要善于行使自己的权利,承担应负的责任,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而将文件管理作
学位
数字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满足图书馆以及用户需求的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能充分反映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质量高低,为图书馆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馆藏发展政策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