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石化粉煤灰、炉底渣的理化性能及综合利用技术对策研究报告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拓展粉煤灰和炉底渣的应用领域,提高粉煤灰和炉底渣的利用率及利用方式的技术含量。本文以扬子石化电厂粉煤灰和炉底渣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粉磨优化炉底渣和粗灰品质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粉煤灰和磨细灰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相、粒度组成、微观形貌、火山灰活性、微量有害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品质等级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为扬子电厂的收尘系统提出了两个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炉底渣和粗灰的粉磨实验结果表明:在标准试验磨和入磨量为5kg的条件下,粉磨时间约为30分钟,炉底渣和粗灰磨细出料的45μm筛余量和需水量比值可达到国标Ⅱ级灰的要求。   粉煤灰和磨细灰渣的化学成分以SiO2与Al2O3二者之和高为特征,粉煤灰和磨细灰渣的CaO含量较低,按粉煤灰标准均属低钙灰;粉煤灰的LOI普遍低于5%,即能满足国标Ⅰ级粉煤灰标准的要求,但炉底渣的烧失量偏高;粉煤灰和磨细灰渣的火山灰活性普遍较高,除H8和YH0外,其它样品的强度活性指数均能达到国标(GB1596-2005)中规定的水泥活性混合材用粉煤灰的要求;需水量比方面,除H81、H91和YH0外,其它样品均达到了国标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Ⅱ级灰的要求,H83、H84、H93和H94甚至达到了Ⅰ级灰的要求;粉煤灰的平均粒径随着-电场~四电场逐渐变小,而比表面积则逐渐增大。   粉煤灰和磨细灰渣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偏高,且有在细粒径灰中富集的趋势,但将粉煤灰作农用时只要控制其掺量不大于23.6%,用其作为土壤改良剂时就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扬子电厂粉煤灰中放射性元素含量也偏高,但只要在作为建材原料使用时其掺量控制不大于73%,则能满足有关国家放射性卫生防护标准。粉煤灰和磨细灰渣的矿物相均以玻璃体占绝对优势,结晶相物质所占比例较低,且以莫来石为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石英。粉煤灰绝大部分是由大小不等的珠状体、珠联体、复珠及熔融体构成;第一和第二静电场的粉煤灰样品中存在较多的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熔融体;第三和第四静电场粉煤灰样品中光滑细小的珠状体较多;磨细炉底渣基本上以不规则颗粒为主,未见有球形颗粒;原混合粗灰含较多的珠联体,经粉磨后珠联体变少,玻璃微珠增多。8#、9#锅炉三、四电场收集的粉煤灰属于国标Ⅰ级灰,且其很多指标优于国标Ⅰ级灰;两个锅炉二电场的粉煤灰都达到了国标Ⅱ级灰的标准;9#锅炉一电场的粉煤灰属国标Ⅲ级灰,而8#锅炉一电场的粉煤灰较粗,属等外灰。   最后,对扬子电厂粉煤灰和炉底渣的收尘系统分别提出了A、B两套优化方案,A方案通过对收灰系统适当优化,最后将分别收集到国标Ⅰ、Ⅱ和Ⅲ级灰;B方案通过对一电场混合灰进行分选加工,最后将分别收集统灰、国标Ⅰ和Ⅱ级灰,或进一步对分选后的剩余粗灰及炉底渣作磨细加工,最后将分别收集到国标Ⅰ和Ⅱ级灰,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可达最佳。
其他文献
难降解有毒污染物由于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易累积和高毒性,严重危害着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目前已与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一起成为了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三大环境问题。
本文选用Fe-3.2%Si钢作实验材料,通过改变轧制温度和压下量获得热轧硅钢片;并对硅钢的轧制受力变形过程、热轧硅钢片的显微组织及织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 应用DEFORM软件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硅化物热电材料因其熔点高,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好,无毒性,易于制备等优点成为一类颇具应用前景的热电材料。过去硅化物掺杂的研究集中于替代金属元素侧,而对硅侧置换研
羟基聚合铝絮凝剂形态结构研究有助于分析其各成分絮凝机理,进而开发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絮凝新工艺。双水解转化模式研究则有助于絮凝剂在制备、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保持高
学位
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亲脂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其毒性高、难降解,极易在环境中残留,并随着食物链逐级传递,对高营养级的野生动物和人类产生潜
学位
传统的固定式开关柜内电流互感器的更换方法耗时、同时作业风险性高,现通过分析传统更换方法的不足,研制出一套固定式开关柜内电流互感器的更换平台,通过分析及现场使用情况,
本课题根据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机理和减缩剂的作用机理,测定了不同减缩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减缩剂在强碱性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及文化意识是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这四项指标分别指向了学生现阶段的语言学习,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技能发展需要.因此,中职教师
研制了基于SnO-ZnO-P2O5三元系统(简称SZP系)的无铅封接玻璃,测试了其重要封接性能,对SZP系玻璃的结构进行了讨论,探讨了添加物对SZP系封接玻璃Tg、化学稳定性以及热膨胀系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