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醋固态发酵过程菌群与代谢物的相关性研究及核心菌群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果醋的生产工艺以纯菌种液态发酵居多,其食醋在风味、口感和营养等方面较固态发酵工艺产品都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改进果醋发酵工艺或研发果醋生产的专用混合菌剂较为迫切,而固态发酵作为提高果醋品质的方式之一并未得到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红枣为原料,参照山西老陈醋的固态发酵工艺酿制枣醋,并采用多组学联用技术来明确发酵规律、探究发酵机理,最终锚定酿造过程的核心功能微生物。目的是改进枣醋的酿造方法,酿造出品质高、口感好的枣醋,同时解析酿造过程中菌群与物质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发掘多种适合枣醋酿造的微生物资源,为其他果醋的固态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也为今后人工组装适用于果醋固态发酵的混合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枣醋固态发酵过程中的11项理化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发现不同时期主要代谢活动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主要消耗物与主要产物之间均极显著高度相关,而品温和水分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不高;比较固态发酵与纯种液态发酵枣醋的各项指标发现前者的不挥发酸、总酯、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和黄酮含量都高于后者(P<0.01);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香气成分,发现前者的香气成分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后者;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定法评价两种枣醋,固态发酵枣醋评价等级为“优”,液态发酵枣醋评价等级为“中”,前者感官品质更好。2、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枣醋固态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不断变化,形成了每一时期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通过HCA和PCA分析,可将发酵过程分为4个阶段:S1(d0)、S2(d1-d5)、S3(d6-d7)、S4(d8-d14);ANOSIM分析表明分段合理;Lefse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群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演替,促使发酵过程顺利进行;分析4个阶段的差异菌功能,发现S1、S2、S3功能相差不大;S4与S3相比有很多次级代谢功能的丰度显著上升;对细菌群落和理化指标进行RDA和LR分析发现酸度是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比较3个不同批次发现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情况差异不显著,说明批次之间相对稳定。3、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群落在不断调整中逐渐趋于平衡和稳定;各种酵母属占据主导优势,它们几乎都来自于大曲,在酒化阶段代谢活跃,之后丰度有所下降;根据真菌群落演替可将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S1(d0)、S2(d2-d6)、S3(d8-d14);ANOSIM分析表明分段合理;Lefse分析与差异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差异真菌群落在S1与S2发生了显著变化,S3与S2相比,差异通路的丰度很低,对整体物质代谢轮廓影响不大;RDA和LR分析发现糖度变化是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力。4、基于UPLC-MS/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枣醋固态发酵及熏醅过程中的非挥发性代谢物,检测到12类共357种物质,糖类在发酵前期占比较高,后期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物质占比较高,醛类物质含量在熏醅阶段明显提高;通过HCA和PCA分析结合ANOSIM验证可将整个酿造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S1(d0)、S2(d2-d6)、S3(d8-d14)、S4(d17);建立PLS-DA模型筛选相邻阶段的差异代谢物,发现S2与S1有89种差异代谢物,47种含量显著降低的主要是糖类,42种含量显著上升的主要是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氨基酸类;S3与S2有26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的有7种,含量显著升高的有19种,以氨基酸类为主;S4与S3比较,差异代谢物高达94种,显著下降的有60种,以氨基酸类为主;显著上升的有34种,涵盖所有物质种类;KEGG富集分析发现代谢途径(ko01100)占比最大,也是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和富集明显的通路;通过AMOVA检验3个批次的非挥发性成分,发现任意两个批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批次间代谢物质变化相对稳定。5、基于SPME-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枣醋固态发酵及熏醅过程中的挥发性代谢物,检测到9类共206种物质,各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随发酵和熏醅的进行不断变化,但物质种类总数不断增加。醇类多产生于酒化阶段;酯类种类最多,多产生于中后期;酸类在醋化阶段增加明显;酮类、醛类、杂环类和烃类主要在醋化和熏醅阶段产生和检出;整个酿造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S1(d0-d8)、S2(d9-d14)、S3(d15-d17),在3个阶段一直存在的43种成分对枣醋核心风味的构成贡献较大;共筛选出28种差异物质,可作为标志物来揭示发酵机理。6、采用O2-PLS模型对微生物属与代谢物质相关性进行分析,模型构建成功后分析发现VIPpred>1的细菌属种类(10种)多于真菌属(4种),共有95个微生物属与超过100种代谢物高度相关(|ρ|>0.7),其中细菌属63种,真菌属32种;对与每一类代谢物质高度相关的微生物属进行分析,发现相关性情况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物质的变化都主要归功于细菌属微生物,说明细菌群落在枣醋固态发酵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7、综合考虑各微生物属的相对丰度及其对代谢物质变化的重要性,锚定了枣醋固态发酵过程中的11种核心功能微生物属,包括8种细菌属和3种真菌属,分别是乳杆菌属、醋杆菌属、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糖多孢菌属、链霉菌属、魏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属、毕赤酵母属和曲霉属,它们与84.26%的代谢物质强相关;PICRUSt 2功能预测分析发现8种核心细菌属执行了88.52%的细菌群落功能,3种核心真菌属执行了84.53%的真菌群落功能,说明核心功能微生物在枣醋固态发酵过程中贡献了主要功能,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人工合成的混合功能菌剂,专用于果醋酿造,提高果醋品质。
其他文献
大气氮沉降不仅提高森林土壤氮含量,还会引起土壤属性的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影响土壤呼吸和碳循环速率,也必然影响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氮素利用策略和针叶/细根/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关系。深化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响应机制的研究,对优化森林适应性经营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关帝山林区龙兴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CK,0 g·m-2
学位
荞麦营养丰富,是改善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健康的重要口粮品种。我国是荞麦主产国之一,荞麦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二。由于荞麦为无限花序作物,其籽粒的成熟度极不一致,成熟籽粒极易脱落,收获时籽粒易受损破碎,茎秆含水率较高等特点使得荞麦机械化收获难度较大。尤其在联合收获的清选环节,含水率较高的茎秆成为机械收获脱出混合物的主要组分之一,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尺寸特性与籽粒的差异不明显,故而导致荞麦机械收获清
学位
亚麻是我国西北部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由于长期种植品种单一,造成亚麻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从而导致为害亚麻的枯萎病严重发生,已成为制约亚麻产量的一种重要病害。因此,挖掘筛选优质抗源,培育亚麻抗病品种成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山西亚麻抗病品种晋亚7号(R-7)和感病品种山西黄29(S-29)为研究对象,在幼苗根部接种尖孢镰孢菌亚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
学位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由于化学农药的过量单一使用,小菜蛾几乎对所有常用杀虫剂均产生抗性,防治极为困难。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在昆虫的生存与繁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昆虫定位寄主、寻找配偶和产卵场所以及趋利避害等行为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植物资源丰富,
学位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不仅是特色食用蔬菜,而且是园艺景观花卉,还是中药材,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它进行创新性开发,可进一步提高其商业效益。市场上常以未开放的黄花菜花蕾作为食用商品,其中功能物质较多,治疗抑郁、失眠,抗氧化、抗炎症等。卵磷脂作为膜脂的主要成分之一,与细胞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密切相关,还可用于乳化剂、抗氧化剂等
学位
促进土壤碳固定和增加土壤碳库被认为是减缓CO2浓度升高和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长期有效途径之一。准确估算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SSOC)是研究土壤碳循环、明确土壤固碳潜力及评价土壤质量的前提。但是,土壤有机碳库测算存在方法众多、结果各异的现实问题,当前亟需准确测算SSOC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VNIRS)具有快速、无损、
学位
本研究以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蓝莓果实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代谢组对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色苷单体种类、单体相对含量及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其次,采用转录组对蓝莓花色苷生物合成通路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出成熟期‘密斯提’蓝莓作为原料;再次,通过对‘密斯提’蓝莓中花色苷提取及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高纯度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单体;最后,探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单体对Aβ1-42诱导人神经母细
学位
期刊
为保障复杂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东南部旱作区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明确旱地小麦绿色抗逆高产高效栽培措施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深翻、深松、免耕三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蓄水量的影响并构建早期产量预测模型;研究探墒沟播、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与农户施肥、优化施肥、优化减氮、优化减磷、优化减钾五种施肥模式互作对土壤蓄水量、小麦生长
学位
审计整改作为一个审计项目的最终环节,是审计成果最直接的体现,着力打通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落实审计整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审计整改结果来实现审计价值增值,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