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血管造影多层CT扫描技术及在此基础上的容积呈现三维CT重建技术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借以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介入方法,并预测单纯肝动脉栓塞术的远期疗效。 材料与方法 2002年6月~2003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病房的11位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2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应用统一诊断标准的多种影像学检查加以确诊。每位患者均以层厚3.2mm,间隔1.6mm分别行CT平扫、CTA及CTAP扫描,三次扫描均采用同一定位图,要求患者始终保持不动,扫描前训练患者每次屏气扫描时呼吸幅度保持一致,以保证三次扫描图像同层可比;同时行常规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利用血管造影CT进行容积三维CT重建。请两位放射科医生分别对CT平扫、CTA及CFAP图像中所有肿瘤同层、多点盲法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CT值(避开肿瘤中心坏死区及其周边区域)、以CTAP图像为准测量肿瘤最大径,并结合三种图像计数肿瘤数目,若在病灶计数上出现分歧,由二人协商确定;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由三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分别独立对以CTA为基础的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在肝动脉血管显示情况、血管形态及血管的走行情况等三方面进行比较、评估,借以评价三维重建图像与DSA图像在显示血管方面的一致率,并对肿瘤供血血管进行盲法评定。三位专家意见不一致时,以多数者意见为正确结果。 结果 本组研究26个病灶CT平扫与CTAP肿瘤实质部分平均CT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T平扫与CTA平均CT值间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为0.000-0.002)。以CTAP图像为标准测量26个病灶的最大径为9.4mm-147.8mm。无论在肝固有动脉DSA图像还是在以CTA为基础的三维重建图像上,均可见到确切的肝动脉分支进人肿瘤内;在以门队P为基础的三维重建图像上,除有2例患者(病灶最大径分别为134.0~,142.7mm)肿瘤区域内可见少量肝血窦显示(瘤体大部分仍表现为灌注缺损区)外,其余病灶肿瘤区域均表现为完全的灌注缺损区;无论是在以CTAP为基础的三维重建还是间接门静脉DSA图像上均未见到门静脉分支进人瘤体内的证据。结论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但肝动脉在肿瘤供血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门静脉可能仅仅是对某些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血液供应的一种补充。因此,经皮肝动脉栓塞术应该对绝大多数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有效,但对于某些存在确切门静脉供血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单纯行肝动脉栓塞术疗效可能欠佳。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三维重建对肝动脉栓塞术选择靶血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利用基于CTAP的三维重建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以推测肝动脉栓塞术的远期疗效,并对是否有必要联合使用门静脉栓塞术作出有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