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现行税收理论,我国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而世界多国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相平衡的“双主体”,甚至倾向于直接税占较高比重的税制结构。因此,国内外学者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税收征管水平及社会深化改革的需要,纷纷提出我国需要通过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来逐步向“双主体”税制结构方向改革的倡议。目前,我国确实需要直接税和间接税相平衡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但是,本人认为,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现行税收理论,我国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而世界多国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相平衡的“双主体”,甚至倾向于直接税占较高比重的税制结构。因此,国内外学者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税收征管水平及社会深化改革的需要,纷纷提出我国需要通过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来逐步向“双主体”税制结构方向改革的倡议。目前,我国确实需要直接税和间接税相平衡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但是,本人认为,当下提出的我国税制结构失衡的观点及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方法有待商榷,因这些观点是在将我国占比较大的增值税视为间
其他文献
公司治理机制事关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而高管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管薪酬制度既直接影响着公司高管的私人权益也会直接影响高管在治理公司过程中的决策和努力程度。现行的高管薪酬一般由基本薪酬和激励薪酬构成,其中激励薪酬在高管薪酬中占比较大、影响相对深远。近年来,激励薪酬开始在传统的奖励措施中附加了譬如降薪、高管变更等惩罚性举措,形成了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复杂机制。由于高管变更高管所带
自Tibeot提出财政分权理论以来,西方传统观点普遍认为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产出的效率和效用,在实践中分权也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一直在积极推行财政分权体制的改革,但是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却并不理想,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依然很严重。为什么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通过政策调整达到调节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一系列的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偏差,导致政策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本文在对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现状及存在的偏差原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借助公共政策执行的经典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一国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该国乡镇金融发展程度,而一国乡镇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受到该国乡镇金融发展状况的极大影响。研究财政政策与乡镇经济增长问的关系,对于探究更有效的金融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这一思路,在分析金融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基础上,以东莞市为例,具体分析东莞市财政政策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并提出促进东莞市财政政策支
如大家所了解到的,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发现,改革一直把精力放在了国有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上,而对于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为代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进程发展也相对缓慢。为此,2000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专门针对这些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为我国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为代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制度保障。除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的描述,国家计划到2015年末,基本形成以纳税人需求为出发点,以纳税人满意为目的,以纳税人高度自觉遵从为特点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纳税服务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双向互动,应当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次分析。既然强调的是服务性,那么在进行纳税服务资源分配的时候,就应当以需求为出发点。为了深入研究,将纳税服务需求进一步划分为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和
预算公开是公众对政府活动的公开监督和控制的前提,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政治透明,是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限制和监督权力、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预算改革的深化发展,预算公开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被公众广泛认知,本文以预算透明理论、参与式预算理论、问责理论等为支撑,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发展,重点探讨南京市预算公开现状、问题,从而得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发现我国的农业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污染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不仅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农业的特殊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特征决定我们在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税收作
满意度是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价研究兴起后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来说,满意度更多的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从自身感受或亲自体验来对财政支出的效果、效益做出评价,加之满意度又可作为评价的技术工具,因而满意度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因此,满意度必将成为衡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依据文献综述,满意度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较为匮乏且不够成熟,无法有效回应现实需要,因而加强满
补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及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而专项资金是实现这类政策目标的主要载体和工具。近年来,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规模越来越大,设立的财政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2009年6月,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这一新的管理制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从技术的角度,专项资金评价既要体现公共财政预设的绩效目标,又要满足项目支出的特点。这其中,绩效目标是衡量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