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转子系统耦合涡动行为特征识别及控制方法试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型旋转机械向着高参数、大容量、柔性化方向发展,其关键部件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耦合涡动失稳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失稳机理,研究动态载荷激振作用与耦合涡动行为的关系,掌握系统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进一步分析完善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研究流固耦合涡动失稳机理,运用多种综合故障诊断方法对系统运动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流体润滑轴承转子系统中的低频耦合涡动行为进行研究控制。全文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基于典型非线性润滑解析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轴承转子系统中动态载荷的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系统中涡动、转动和振动三种行为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定性的分析了结构参数、运动参数与轴承转子系统耦合涡动行为的关系,以及对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耦合涡动行为的控制方法。   (2)目前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多为定性诊断,只能诊断出故障的有无以及故障种类,而在对轴承转子系统耦合涡动行为故障诊断过程中,不仅要定性的识别谐波故障类型,而且还应准确诊断出各曲型谐波成分对系统故障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通过对短时傅里叶变换和阶次分析技术的研究,在时间频率三维谱图故障特征定性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无量纲归一化的阶次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由时间频率三维谱图故障特征的定性识别到无量纲归一化的阶次分析方法的定量诊断过程。   (3)轴承转子系统启动运行过程中的轴心轨迹动态特征包含了大量耦合涡动状态信息,该动态信息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预测及故障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典型耦合涡动行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其轴心轨迹运动特征,分别提出了基于涡动自相似度的低频耦合扰动行为识别方法及基于涡动半径振动裕度极限值的运动稳定性判别方法。结合小波包时频分析技术的研究,采用卷积型小波包能量矩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频带谐波激振特征及其对系统的影响效果,识别耦合涡动行为的激励性质,为运动稳定性控制提供反馈。   (4)声振信号故障诊断技术因其方法的便捷性和非接触性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经过对声振信号测试技术、EMD方法及实测冲击响应基元函数特点研究基础上,结合耦合涡动失稳碰摩故障特征,提出了一种耦合涡动失稳碰摩故障的声振信号识别方法;并通过滑动轴承转子实验台模拟碰摩实验,验证了该非接触声振信号碰摩故障诊断方法。   (5)为了研究轴承转子系统中低频耦合涡动行为的控制方法,在对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耦合涡动失稳机理及运动行为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三次稳定性控制试验发现:调整轴承气膜动态刚度或增加弹性阻尼支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耦合涡动行为。并且在增加弹性阻尼辅助支承后,采取气膜动态参数联合调频控制,可将质量为8.5Kg的转子最高运行转速由22,720r/min提升至47,444r/min,运行稳定。此次运动稳定性控制试验所得控制参数及控制方法,可为流体润滑轴承转子系统中低频耦合涡动行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大型船舶进出坞是由设置在船坞两侧的牵引系统牵引运行的,牵引力会受到系统刚性、船舶惯性和海洋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影响。每种要素都会对船舶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各种要素组合作
晚三叠世,受印支造山运动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快速沉陷,勘探结果表明,位于鄂尔多斯湖盆腹地的槐树庄地区,不仅在延长组长7段发育巨厚的深湖相烃源岩,而且位于其上的长6段砂岩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很多像延安一样的山地城市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被迫开始向山坡地带扩张。延安市宝塔区位居黄土高原中部,这里是我国生态环境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雅砻江锦屏大河弯处的雅砻江干流上。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一低闸、长隧洞、高水头、大流量的引水式电站。电站的控制性工程为四条引水隧洞,具有
英岗岭矿区内的矿井都是双突矿井,具有突出频繁、瓦斯大等特点,是中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与严重的区域,也是中国南部具有历史的产煤地;经过江西和其他各地的研究人员坚持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已成为目前较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但大部分图像检索是基于传统的全局特征。全局特征提取技术虽简单通用
学位
膨胀土由于强胀缩性、多裂隙性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破坏危害。在膨胀土地区建设低层建筑、公路和铁路等工程时前往往需要对其地基进行改良和加固,以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
学位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砖井区块延9延10油藏为研究对象,以多学科地质理论与方法技术作指导,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油藏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总结地层特征,查明小层顶面构造特征,并利用印模法恢复研究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总结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概括储层岩性、物性等特征,综合分析储层非均质性;明确延9延10油藏油气在空间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