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制度技术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的渭北高原面积约5.0×104 km2,耕地总面积160×104 hm2,属半湿润偏旱地区,年降雨量为400-700mm, 50%~60%降雨集中于7~9月份,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形成“十年九春旱”。该区地下、地表水资源俱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地区。降水年际间变化大,且年内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粮食需求是非常重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旱地农业研究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渭北高原的自然资
其他文献
冰草属(Agropyron)是小麦族中的一个多年生近缘种属,其染色体组为P,包括二、四、六3种倍性。四倍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是该属植物的模式种,具有极强的抗寒性、抗旱性和适度的耐盐性,同时高抗小麦白粉病、黄矮病、锈病等病害。本研究室首次突破小麦-冰草远缘杂交并且获得了19个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本实验对小麦SSR和EST-SSR引物在冰草上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
学位
小麦地方品种具有种植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等特点,是陕西省特有的小麦种质资源。它们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具备了对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较强适应性和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潜力,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深入分析和评价我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基因资源,结合形态学、生化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将有利于充分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借此向小麦背景中转移来提高现有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
学位
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或三系,和化学杀雄杂交种。生态雄性不育两系制种法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是未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生态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基础工作。373S是本课题组发现并选育出的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育性调查和人工气候箱处理研究温度对373S育性的影响,石蜡切片法和苏木精染色法观察其雄蕊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小麦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方法易掌握,成本低廉,转化受体可直接得到种子、克服组织培养再生植株难等特点,很适合发展中国家普及利用,已被国内许多科研工作者所接受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不同学者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中采用的的体系各不相同,有关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系统研究影响小麦花粉管通道转化效率的可能因素,建立完善的小麦转化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
学位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麦类研究室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实现AL型三系配套,创造三系资源,选育强优势组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向中,制(繁)种技术研究是关系杂种小麦能否应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选取不育系AL18(A)和AL22(A)及相应保持系,恢复系96AR144-1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多个处理(父母本行比、施肥、密度、喷施化学调节剂),对杂种小麦不育系繁殖
学位
目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但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制约。本研究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解析对小麦幼苗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的遗传机制和作用方式,以期为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标记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强抗旱品种旱选10号和水地高产品种
学位
小麦品质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等大多数性状是由数量性状座位(QTL)控制的。由于六倍体普通小麦基因组的复杂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小麦籽粒淀粉主要特性的QTL定位国内鲜见报道。本文采用普通小麦99G44和京771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利用SSR技术对小麦籽粒淀粉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淀粉主要特性进行QTL的初级定位,为我国小麦优质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优质性状基因的克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结果如
学位
为了掌握天然棕色棉纤维品质的遗传特性,明确棕色棉间杂交纤维色泽的变化特点,加快育种进程,开展了棕色棉F1代纤维品质的遗传特性及遮光对纤维色泽影响的研究。本试验于2005-2006年在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彩棉试验地进行。以纤维品质及色泽有差异的8个不同类型棕色陆地棉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8个棕色棉亲本及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F1代的绒长、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整齐度、可纺系数、成熟度7
学位
谷类作物的胚乳是由母本的两个极核和父本的一个精核受精发育而成的三倍体组织。由胚乳中的化学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决定的一类性状称为胚乳性状。由于胚乳性状与谷物的籽粒品质息息相关,因此,胚乳性状的遗传研究是谷物品质改良的重要基础。目前,虽然已经报道了一些适合于三倍体胚乳性状的QTL作图方法,包括基于单粒胚乳观察值以及胚乳性状平均值两种数据模式的QTL分析方法。然而,在已有基于胚乳性状平均值的QTL作
学位
自1986年余增亮等人率先开展重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研究以来,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植物、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应用性成果,并且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离子束注入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明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而要解决这种机理性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注入离子的准确位置或分布情况。本文就是针对离子注入植物种子中分布情况展开研究的。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离子束生物技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