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合成粒径可控的β-SiC粉体及其无压烧结致密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SiC)陶瓷因其优异的力学和热学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昂贵的原料成本和陶瓷制品加工成本限制了SiC陶瓷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燃烧合成粒径可控的β-SiC粉体、所制粉体的改性及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和无压烧结致密化的工艺,旨在促进燃烧合成的SiC粉体的应用和降低SiC陶瓷的生产成本。此外,本文还将凝胶-发泡工艺与燃烧合成工艺相集成,研究出了一种无需烧结制备β-SiC泡沫陶瓷的新工艺。   研究了燃烧合成粒径可控的β-SiC粉体的制备技术。系统研究Si粉粒径、晶种含量、混料方式以及反应诱发方式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上述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在50nm~21μm的范围内对燃烧合成β-SiC的粒径进行调控,实现粒径调控的主要反应机制是蒸发凝聚。   研究了d50<2μm的燃烧合成的β-SiC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系统研究酸洗、碱洗和煅烧这三种改性方法对其Zeta电位和水基浆料流动性的影响。以碱洗改性后的β-SiC粉体为原料,凝胶注模制备SiC陶瓷坯体。研究得出固相含量、单体、交联剂、分散剂和引发剂的量及颗粒级配对浆料黏度、坯体密度和强度的影响规律。成功地制备出了黏度约为0.2Pa·s的高固相含量的浆料,并以之注模成型出抗压强度高达40MPa以上的SiC陶瓷坯体。   对上述的SiC陶瓷坯体进行了无压烧结。研究了埋粉和烧结温度对烧成质量损失、线收缩、产物致密度及相组成的影响。埋粉组成为SiC/Al2O3/Y2O3,1950℃烧结1h的β-SiC陶瓷达到了98%的理论密度。与传统的干压成型法相比,凝胶注模的SiC陶瓷坯体具有更大的烧成质量损失,因为在于其坯体中含有更多的SiO2,在高温烧结时与β-SiC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致使烧成质量损失增大。   将凝胶-发泡成型与燃烧合成工艺相结合,制备了纳米晶β-SiC泡沫陶瓷。泡沫陶瓷的孔隙率在70%~92%之间,对应的三点抗弯强度介于0.1~1.6 MPa之间。对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燃烧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蒸发凝聚机制是导致泡沫陶瓷中β-SiC晶粒长大并获得强度的主要因为。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利用线结构光视觉非接触测量技术的大量程、大视场、高精度、光纹信息提取简单等优点进行非接触测量大型机器及轨道等。分析了线结构光视觉测量传感器数学模型,利用构建的位于
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对超声波传感器、测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以及称重传感器测得的物料质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大大提高了称重系统的测量精度,得到受环境干扰因素
杂环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成为新农药创制研发的热点之一,其中1,3-萘并噁嗪就是一类含有氮氧杂原子的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广泛抗癌、抗肿瘤、镇痛、杀虫和杀菌等生物活性,在药物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本论文主要设计了一类新型2,3-二芳基-3,4-二氢-1,3-萘并噁嗪类化合物,研究了其合成方法和杀菌活性。经Schiff碱还原法、N-取代氨基甲基β萘酚与芳醛缩合反应法合成了15个新型2,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学位
本论文进行了稀土异戊橡胶末端改性的研究,新型稀土异戊橡胶催化剂的研究,稀土催化剂制备低分子量液体橡胶的研究,稀土聚异戊二烯链转移聚合的研究。   1.采用Nd(vers)3/Al(i-
气/液界面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液体界面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是界面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液体表面领域,物质在水和空
第一次看到“姜维”两字,眼前首先闪出的是那个智斗诸葛亮,叱诧风云的三国名将形象,其实此姜维并不是彼姜维,但是姜维这个名片已经深深印入脑海。后来随着日趋了解,我感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