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纳米颗粒对玉米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转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drm225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合成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纺织、电子、医药、陶瓷、涂料、化妆品、农业、环境修复等行业。NPs的大量应用和推广得益于其独特的机械性能、接触反应活性、光学性质和电传导性等。然而,在纳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等过程中,NPs难免会进入到环境中,其本身具有的独特性质将会给生物体和生态环境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和Nature多次发表文章,指出NPs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生物蓄积起点,NPs会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再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到人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目前,纳米颗粒的植物效应已经引起科学界的关注。纳米颗粒可以进入植物体内,并在在植物体内发生迁移转运,同时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然而,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迁移转运和蓄积规律还上不清楚,其对植物的致毒机制也未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水培试验,通过研究CuO纳米颗粒对种子发芽和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纳米颗粒对高等植物生长的毒性效应,并试探讨其致毒机制;通过研究植物体对纳米颗粒的吸收以及纳米颗粒在植物体中的转运情况,了解纳米颗粒进入植物体的可能途径以及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和生物累积,对深入理解CuO纳米颗粒对高等植物的致毒机制及在其体内的迁移转运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首先研究了CuO纳米颗粒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根伸长、玉米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细胞膜稳定性等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CuO纳米颗粒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会延迟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抑制根伸长,并可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导致玉米幼苗生物量下降,致使幼苗期根系形态异常,根冠变短变粗,根尖受损,导致植物体含水率下降,细胞膜稳定性降低。而CuO微米颗粒和相应的Cu2+溶液处理并未对玉米产生类似的毒性效应,表明CuO纳米颗粒对玉米幼苗的毒性效应来自纳米颗粒自身,与其释放出的Cu2+无关。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uO纳米颗粒处理下的玉米幼苗中铜含量远高于空白、CuO微米颗粒处理和相应的Cu2+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暴露在100mg/LCuO纳米颗粒15天后,Cu从根部到地上部的迁移系数约为0.13。另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uO纳米颗粒分布在玉米幼苗根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皮层细胞的原生质和质外体中,同时,在玉米幼苗茎部的木质部汁液中也发现了CuO纳米颗粒。这表明玉米幼苗通过根吸收了CuO纳米颗粒,并通过维管系统将其从根运输到地上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经
目的探讨甘露醇腺嘌呤磷酸二氢钠(MAP)红细胞保存液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比较MAP洗涤红细胞和盐水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的差异,同时将MAP洗涤红细胞
目前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主要应用在热电厂等。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如果不经过脱硝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汉初诸侯王国有着自主选择统治术的独立施政权力,因而构建了各自与中央王朝不同的政治学理论体系。这些王国的政治学理论都认同中央统一的政治体制,从本质上说并非统一中央王
阎连科的《炸裂志》讲述了耙耧山脉中的炸裂村从村、镇、县、市到直辖市的爆炸式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戛然而止的故事。《炸裂志》主要的着力点不在于书写以炸裂村为代表的中国
目的通过给高糖高脂喂养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结合牙间结扎正畸钢丝,建立一种近似人糖尿病牙周炎的大鼠模型,探索中药单体人参皂甙Rg1对糖尿病
青草沙(QCS,Qingcaosha)水库作为上海市新水源地,淡水资源充足,供水规模占全市原水供应的50%以上,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QCS水库一旦发生
曹禺先生的经典名剧《雷雨》艺术成就极高,其语言也精雕细刻。正如著名导演顾威所说.“每次复排演出,演员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现一些过去没有读懂的、或在不经意中忽略了的东西”
实验室制取甲烷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化学教学》1997年10期上《快速成功制取甲烷的认识与实践》一文对此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按2:1:1的比例将醋酸钠、氢氧化钠、常见金属氧化物(Fe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