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辅助应用——基于空间模块的专项规划分析与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风景区规划从八十年代才逐渐展开,规划理论和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有必要运用该技术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国内风景名胜区和国外国家公园规划方法的研究和比较,结合中国风景区规划的实际情况,对GIS技术应用于规划的优势进行分析。遵循生态规划原则,借鉴美国生态规划的成功经验,解决了传统的风景区规划在用地选择方面的盲目性。同时论证了GIS技术在规划中的辅助应用的功能,避免了规划结论由专家决策的弊端,使得规划结果更科学、合理,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首先结合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风景区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借鉴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理论,分析其应用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可行性。介绍GIS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其应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优势。最后,以哈巴雪山景区规划为例,讨论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在保护区范围界定、可游览区的选择、风景区规划边界划定、居民社会调控等专项规划中的应用,并制定出相应的步骤与方法。 作者希望藉此为今后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参考,并引发更多的讨论,以及对现代科技手段在规划工程中更广泛应用的关注。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作为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在宅养老设施的现状不再处于以前严重缺乏的状态。随着房改政策的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用地随之增加。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原先城市建成区周边的耕地因城市建设需要被征用,村庄被
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等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各国先后提出了建筑节能的相关概念,并开展相应的研究与实践。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成本(L
提高乡村人居生活质量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发展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在基于提高乡村建筑的室内热舒适和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开展乡村建筑构造体系研究,以通过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城市为解决矛盾,采取了高架路、立交桥的形式来增大交通通过量。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高架路、立交桥不仅占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倡导“全民学习”的形势前,公共图书馆势必成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然而,西部中小城市因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客观事实,以及其
学位
论文运用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中相关的理论来说明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式,希望通过对美学中相关理论的借助,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晰的理解设计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典美学中
南京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古城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开始大面积改变着古城几百年来
从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展的岭南早期建筑实践,至两汉时期进入第一个高潮,都城与宫殿、苑囿以及民居的建设均出现前所未有的全面蓬勃发展。本研究冀图借助建筑考古学的方法论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