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国学俄语学生交际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操外语者不仅要具备牢固的外语语言知识,更要具备必要的外语交际能力。不具备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流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学生交际能力薄弱的现状,本文在分析了交际能力概念和交际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而且要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交际能力。中国传统的词汇-语法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较高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所以,研究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自Д.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这个术语以来,“什么是交际能力”就成为了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作者在研究已有的概念基础上认为: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活动领域运用外语手段实现言语行为的能力,正确使用语言和言语规范,正确选择符合交际目的和语境的交际策略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是学习的目的,同时也是学习的内容。对于交际能力的结构因素,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文章综合了几位学者(Д.海姆斯、С.萨维奥恩、Р.П.米尔鲁特、Л.Ф.巴赫曼)及欧洲委员会关于全欧交际能力的观点,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对这五种基本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所包含的每种能力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应该从培养每种基本能力开始,最终达到交际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文章在研究培养中国学生俄语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认知能力时指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应该培养他们科学的语言观,使他们掌握系统的语言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注意俄汉语言的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汉语与俄语的差异,进而更好地掌握俄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则要注重俄语与汉语语言中的民族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比较,增进跨语言交际能力,规避交际中的失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用学知识,并通过学习原文材料以及加强语言实践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就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并使学生能够在交际出现障碍时合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在比较中俄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行为。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和更适合外语学习的交际情景。最后文章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交际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提高。提高中国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信访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有了国家,有了国家制度,就产生了信访。发展至现代,信访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便已创立的联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
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提出的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他将语言功能与文本范围的界定结合
河北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日益严重,作为政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击违法行为的劳动保障监察,其工作机制还不完善,还存在着立法、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迫切
“九月山乡翻浪潮,井边教苑志气高。全心全意谋课改,内涵发展传新谣。”如今的垫江五中,正紧紧围绕内涵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从上至下全面推进课改,全力打造高效立体课堂,促进师生内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外宣的媒介和桥梁,汉译英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的英译外宣资料中存
自缅甸吴登盛民选新政府执政以来,中缅双边经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为引人瞩目的是2013年中缅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中国继续保持缅甸第一
审计模式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战略”问题。在审计发展的历史中,依次出现了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其中,管理审计是指为了明确组织中所有职能
我国城市管理处于全球化、市场化及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国内外大背景之下,面临许多挑战。目前的管理水平从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城市管理理念、模式和机制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客观
在我国倡导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究了其具体的培育对策。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
本文以沉积学与储层成岩作用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在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资料及有关室内分析测试数据和野外露头踏勘、丈量资料,系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