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元史氏族表》研究与校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eng4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钱大昕治元史之力作《元史氏族表》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史源、学术评价三个层次进行研究,主要有三点预期:一是通过校勘得到一个较好的整理本,二是考订《氏族表》的史源,三是评价《氏族表》的时代局限与当代价值。本文写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在乾嘉时期的历史语境下考察《氏族表》的写作及成书,二是站在今日学术发展的角度对《氏族表》进行评价。鉴于此,需要综合运用文献学、史源学和元史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在篇章结构上,本文分为绪论、上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的三个核心议题及结论如下:一是《氏族表》的写作背景与成书研究。首先是写作背景,元代之后的汉族知识分子对元代蒙古、色目群体的认知存在种种不足,《氏族表》的写作目的即在于“奠系世,辨昭穆”,理清治元史的障碍;由于受到时代限制,钱氏本人对元代非汉族群的认知,也不能完全跳出汉式宗法制的框架。其次是成书研究,《氏族表》的成书时间,学界普遍依据黄钟识语认为成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笔者结合钱大昕年谱及重要史料获取时间考订得出,嘉庆三年(1798)是《氏族表》文本状态最接近刊本的时间,因此将这一时间视为《氏族表》的成书时间。二是《氏族表》的史源及《氏族表》与钱氏其他著作的关联。通过“因其人所读之书而读之”的办法,较为清晰地呈现了《氏族表》的写作路线图。《氏族表》所引文献,正史、别史、政书、游记、笔记、诗文集计四十余种,金石文献近二十种;而文献的版本种类,对《氏族表》的写作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钱大昕的多部作品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钱氏在撰写《氏族表》时并非不注出处,而是将大量出处放在了《廿二史考异》等札记体作品中。三是从文献学、民族史学以及当代学术进步的多重视野,历史地回视《氏族表》的成就与不足。文献学方面,通过本校、他校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共得到校勘记七十余条。民族史学方面,比较了陶宗仪与钱大昕对元代非汉族群的认知,认为陶宗仪“蒙古七十二种”、“色目三十一种”,只是对元代蒙古、色目群体之下的若干氏族进行了铺叙,对各氏族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不清楚,呈现出“平面化”的色彩;而钱大昕借助《元朝秘史》,初步认识到构成“蒙古”的不同氏族是存在亲疏关系的。当代学术进步方面,在域外史料与现代民族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传入我国之前,传统史料对漠北、西域之地记载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以此为基础的传统史学在元史研究上难以取得突破。域外史料、民族学、语言学知识的传入,新见碑刻的发现,极大推动了元史研究的发展。结论部分,笔者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为《氏族表》撰写了一则文献题录,并对钱氏治史门径及乾嘉史学对治元史的启示进行了思考。以今日的学术眼光来看,《氏族表》虽然未全数搜罗蒙古、色目家族,部分同名异译的部族也未能完全勘同,但主要依靠学者个人之力为之,在体例、内容和考订的精确度而言都具有开创意义。下篇“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校注”以光绪十年(1884)长沙龙氏家塾刊本为底本,嘉庆十一年(1806)黄钟刊本为主校本,光绪二十年(1894)广东广雅书局丛书本为参校本,对《氏族表》进行了整理点校。同时对《氏族表》所列近三百个元代蒙古、色目及部族无考的家族世系的史源进行了一一考订,辅之以当代重要研究成果。下篇是本文工作量投入最大、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上篇的专题研究是从校注中总结、发展而来,考虑到阅读习惯故将专题性研究置于文本校注之前。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末,两个团队通过测量Ia型超新星的光度距离,各自独立地发现我们的宇宙目前正在加速膨胀。后来其他的一些观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尺度结构和重子声波振荡,均为宇宙加速膨胀提供了坚实证据。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清楚宇宙加速膨胀的物理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了解释宇宙加速膨胀,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认为广义相对论仍然可以精确描述宇宙在大尺度上的演化,因此将加速膨胀的原因归结为一种
季风降雨影响东亚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等,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准确的季风降雨预测可以规避灾害与减少损失,但目前仍存在争议。研究与未来类似的间冰期时期东亚季风降雨的变迁与全球温度的联系,例如暖的早更新世(2.6-1.65Ma)和中布容事件之后(0-0.43 Ma)的间冰期时期,可以更好地理解季风动力学,并为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降雨的预测模型提供参数和约束。然而,这两段暖的间冰期时期的东亚季风
区域再分析数据集作为一种同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同化、预报模式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以及长时间连续性的大气最优估计数据,能够提供数据覆盖区域内具有动力及物理过程约束的多种大气状态信息。作为全球再分析数据集的重要补充,区域再分析资料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组成全部大气数据信息集合的重要一员。借助于区域再分析资料提供的丰富信息增益,许多大气过程的现象与机理得到了验证与解释。因此,区域再分析资料有助于丰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和器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研究新材料、开发新结构成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来,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二维材料为实现新型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提供了机遇。作为现代(光)电子器件最基本的元素,掺杂的半导体对于在二维层状材料中复制硅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二维材料原子层薄的特点使得它难以通过传统的离子注入法进行掺杂,进而阻碍了二维器件的发展,如何实现
动力系统是Poincare等人在经典力学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在众多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在天体力学、数值计算、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微分几何等多个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S.Aubry与J.Mather在正定哈密顿系统的研究之中各自独立发展了一套整体变分法,并由J.Mather推广到高维Tonelli拉格朗日系统,我们现在称为Aubr
SL(2,R)cocycles是动力系统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其丰富的动力学性质以及与算子谱理论广泛的联系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SL(2,R)cocycles的动力系统性质和广义Harper算子的谱结构。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 cocycle的基本动力学概念和性质,包括Lyapunov指数和旋转数的定义以及可约性和双曲性。然后我们介绍了一些拟周期Jacobi算子的谱理论
Ramsey定理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由英国数学家及哲学家E.P.Ramsey提出,并且至今依然让图论和组合方面的很多学者为之着迷.它研究的是一个充分大的结构里给定子结构的存在性问题,它印证了完全无序是不可能的.Ramsey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在代数学、信息论、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很多诸如N.Alon,P.Erdos,J.H.Spencer和E.Szemeredi这样
二次丢番图方程是数论中经典又活跃的研究课题。拉格朗日在1770年证明的四平方和定理断言每个自然数(即非负整数)都可以表示成四个整数的和。本文研究自然数的二次多项式表示以及有限域上与平方元有关的置换问题。首先我们研究通用的二次多项式。对整系数二次多项式f(x,y,z)如果每个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f(x,y,z)(其中x,y,z为整数),我们就说f是通用的。我们利用了二次型算术中的Siegel-Mink
“新城”即元末朱元璋在南京所建的吴王之城,它是南京城市史及城市考古研究者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座城池。说熟悉,是因为《明太祖实录》中提及“新城”的一则史料被学界大量引用,奉为经典,成为明代南京城建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来源。说陌生,是因为在对这条关键史料的解读中,由于《明史》相关记载的干扰使得“新城”地位被抹杀,一些学者将其等同于《明史》中的“改筑应天城”,进而迈向明南京城墙及都城营建研究的领域,很少有人再去
本文中,我们考虑n维拟线性波动方程的柯西问题(?)和下述初边值问题(?)的光滑小值解的长时间适定性。这里n=2,3,(?)和(?)分别代表时空导数和达朗贝尔算子,O=Rn\K,K是一个带有光滑边界的紧致凸的障碍物,v是(?)上的单位外法向量和ε>0是一个小参数。通篇文章中我们用爱因斯坦求和约定,也就是,重复的希腊字母α,β,γ,…指的是从0到n求和。由于我们考虑问题(0.0.1)和(0.0.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