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拓展的自旋—玻色模型丰富的量子相变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aia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旋-玻色模型是凝聚态物理、光-物质相互作用系统、开放量子系统等领域中的典型模型,该模型量子相变相关方向的研究一直是许多物理领域下的热点问题。在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我们考虑了一些在实验上能通过固态器件实现的调控方案,例如系统与环境各向异性耦合,对两个自旋施加反铁磁型外场,引入自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分别对自旋-玻色模型进行拓展,并研究了拓展后的模型丰富的量子相变和相图。我们按以下四个部分介绍得到的理论结果:首先,我们利用一种数值精确的计算方法,基于变分原理的矩阵乘积态法(VMPS),研究了旋波近似下的自旋-玻色模型。我们发现无论反旋波项是否存在,亚欧姆环境下总是会发生二级相变现象,同时临界行为只和谱函数的幂指数有关。当谱函数中的幂指数较大时,该模型既会发生一级相变也会发生二级相变现象。意料之外的二级相变现象可以通过多个相干态变分法(MCS)进一步确认,而一级相变现象可以通过截断的希尔伯特空间下的精确对角化(NED)进行验证。如果将模型延伸到欧姆谱,甚至可以发现多个一级相变现象,与以前发现的结果有所不同。其次,我们研究了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下自旋-玻色模型的相图以及量子相变。我们利用VMPS方法数值计算了基态下的宇称、序参量、二能级系统与玻色场之间的纠缠等物理量,发现了丰富的量子相区:(Ⅰ)偶宇称性质的非局域相,(Ⅱ)奇宇称性质的非局域相(系统-环境高度纠缠),(Ⅲ)对称性破缺的局域相,三条相界相交于量子三相点。由于相区(Ⅱ)与(Ⅲ)存在竞争关系,在谱函数幂指数s较小并且系统-环境强耦合的情形下,局域相占据主要地位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高纠缠区域,对应区域序参量被抑制形成局域最小值。而且,存在合适的各向异性参数,使体系随耦合常数的变化依次经历相区(Ⅰ)(Ⅲ)(Ⅰ)(Ⅲ),导致体系反常地二次进入局域相并发生多次二级相变过程。在光-物质相互作用体系的其他系统中,没有发现过这种新奇的现象。随后,我们讨论了反铁磁型外场下双自旋-玻色模型。对于亚欧姆谱情形,我们利用VMPS方法数值计算了基态下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序参量和纠缠熵。我们确实发现这个模型中存在新奇的三相点,并且位于二级相变与一级相变相界交点处。相界可以通过纠缠熵的变化以及能量的一级、二级导数来确定。对于欧姆谱情形,反铁磁型外场能直接驱动Kosterlitz-Thouless(KT)相变成为一级相变过程。最后,我们考虑了自旋间存在XY型相互作用的双自旋-玻色模型。在Dicke-Isng和双自旋-玻色模型中,自旋间XX型相互作用能够剧烈的改变相变类型。如果同时引入YY型相互作用,两者的竞争会导致大自旋的总角动量不再守恒。通过同时调节自旋间XX和YY型相互作用,将会诱导产生新奇的量子相变现象和更加丰富的相图。亚欧姆环境中,我们通过VMPS方法对宇称、序参量、总角动量j、纠缠熵等物理量的计算,找到四种量子相区:(Ⅰ)j=1的奇宇称相、(Ⅱ)j=1的偶宇称相、(Ⅲ)j=0的奇宇称相、(Ⅳ)j=1的局域相。这些相区由两条二级相界、三条一级相变相界区分,并在K<0和K>0两种参数空间下各存在一个三相点,其中K是自旋间XX和YY型相互作用的强度。丰富的相区导致多种相变现象发生,即使是欧姆谱,也可以在某些参数空间下使得KT相变与一级相变同时存在。上述的几种扩展的自旋-玻色模型,都可以在超导电路QED系统和离子阱中实现。我们相信这些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全新而又重要的测试平台,去研究丰富的量子临界性以及新奇的量子三相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铁建设过程中,路基结构层往往直接铺设在地基上,两者间并不设置隔离层。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在路基原始结构层与地基之间,路基粗颗粒土与地基细颗粒土的相互内嵌导致了粗-细颗粒夹层的形成。现场调研结果发现,夹层中粗颗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该夹层在承受和传递列车荷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粗-细颗粒夹层所含粗颗粒的粒径很大,对其力学特性
钢板墙作为优秀的抗侧力构件,有着较高的抗侧刚度、极限承载力和良好的滞回性能,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大多数设计规范中要求钢板墙仅用于抵抗侧向荷载,且应避免承受竖向重力荷载。然而,在实际工程当中,由于建设工期的限制和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要求,钢板墙与边缘框架的最终连接安装往往无法等到上部结构全部完成之后进行。因此,钢板墙将不可避免的承受部分重力荷载,而压应力的出现将会削弱钢板墙
作为一种新型金属增强复合管,钢带缠绕增强复合管(钢带PSP)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合理的制造成本使其同时兼具纤维增强复合管和钢丝增强复合管的优势,并在海洋油气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钢带缠绕增强管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新型非粘接复合管,需建立可靠的模型分析其在外荷载下的力学性能;2)钢带管采用的扣压式接头会改变管道端部的边界条件,使管道端部在内压荷载下易产生应力集中效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之一,自渐新世扩张以来,南海接收了大量的陆源沉积物,成为西太陆缘区沉积“源-汇”过程研究的重要场所。深海盆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通量研究是南海沉积过程研究的关键,可以建立起南海沉积过程与重要构造事件、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之间的系统响应,从而增强对南海,乃至整个西太陆缘沉积“源-汇”过程的认识。本文选取南海西北与西南次海盆,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随着机动车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快速路和城际高速公路出现严重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科学合理地构建宏观交通流模型有利于描述和重现快速路网的交通动态、研究交通拥堵的产生及传播机理;研发有效的交通控制策略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道路安全状况。既有宏观交通流模型多假设快速路网交通流具有均质化特性,路网边界条件充分可用;已有的快速道路交通控制策略不能有效应对现实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全部问题。有鉴于此,本论文
汇聚型板块边缘是全球板块构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俯冲板片的后撤作用在岛弧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弧后盆地。这种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已有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盆地多期次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其沉降方式的控制因素(如断裂、海山/海脊的俯冲碰撞等)都尚不明确。欧亚板块的东缘由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集中了全球近75%的边缘海盆地,绝大多数为弧后盆地,这其中东海东部的冲绳海槽是全球少数的发育于陆壳基
二维材料石墨烯自发现以来,因为其优异的性能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其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质,为微纳米力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研究者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的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石墨烯的力学行为是微纳米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目前的实验测试手段存在样品困难、加载困难、测量困难,极大的限制了对二维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因此,针对二维材料,需要发展一套具有一定特色
缆索结构通常不考虑抗弯和抗扭刚度,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忽略缆索的抗弯与抗扭刚度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因此对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考虑平行钢丝缆索的钢丝间滑移影响,把平行钢丝缆索的弯曲问题转化考虑层间滑移的多层组合梁平面应力问题,提出考虑钢丝间滑移效应的平行钢丝缆索弯曲问题的分析模型,然后采用状态空间法求解,获得缆索弯曲变形特性和应力沿截面的分布,并根据
量子Rabi模型是描述量子比特和振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它的原始形式仅包含单光子或者线性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单光子量子Rabi模型的拓展——双光子Rabi模型,双模Rabi模型以及单光子和双光子相互作用并存的混合Rabi模型,探讨不同相互作用对Rabi模型的影响。我们利用基于Bogoliubov算子方法,给出了它们的解析精确解,并分析了它们的量子可积性。这3个模型都可以在电路Q
本研究对两方面的计算工具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1)从小RNA测序数据中检测micro RNA(miRNA)的差异表达;2)利用组织来源的DNA甲基化(DNAm)数据估计免疫细胞比例。第一章,我们对miRNA进行了总体回顾。重点介绍了miRNA的生物生成、miRNA异构体的分类、miRNA的靶向预测以及miRNA在癌症中的作用。第二章,我们重点回顾了基于DNAm数据的去卷积方法。简要讨论了EWA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