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下高铁路基粗—细粒混合料力学特性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铁建设过程中,路基结构层往往直接铺设在地基上,两者间并不设置隔离层。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在路基原始结构层与地基之间,路基粗颗粒土与地基细颗粒土的相互内嵌导致了粗-细颗粒夹层的形成。现场调研结果发现,夹层中粗颗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该夹层在承受和传递列车荷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粗-细颗粒夹层所含粗颗粒的粒径很大,对其力学特性的研究需要采用大型动力三轴设备。然而,大型测试系统本身十分复杂,且测试费用昂贵。因此,通常考虑将尺寸较大的现场粗粒缩尺成为尺寸较小的模型颗粒。此外,铁路线路不同位置处粗-细颗粒夹层内含粗颗粒的级配曲线往往存在差异。本文通过静、动力三轴和微观扫描试验,系统研究了粗颗粒的粒径和级配对粗-细颗粒混合物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基于相关动力学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综合考虑应力水平、振次、粗颗粒含量和不均匀系数影响的粗-细颗粒混合物塑性应变和回弹模量模型。利用上述模型,计算了路基的变形,并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中常用的对变形的要求,对路基填料的选用提供了建议。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为研究粗颗粒粒径的影响,准备了现场粗粒和缩尺粗粒S1两类粗颗粒。现场粗粒的最大粒径选为63 mm,缩尺粗粒的最大粒径选为20 mm。为研究粗颗粒级配的影响,通过降低缩尺粗粒S1中小粒径粗颗粒的比例,设计准备了另外两种缩尺粗粒S2和S3。缩尺粗粒S1、S2和S3的不均匀系数Cu分别为2.72、2.01 和 1.12。(2)利用大型动力三轴设备,对6种粗颗粒体积含量fv(0%、5%、10%、20%、35%和45%)的现场粗粒-细颗粒土混合物(现场粗粒试样)进行了动力加载,获得了塑性应变和回弹模量两个动力学参数。通过将其与Wang etal.(2017,2018a)获得的缩尺粗粒试样(由细颗粒土和利用平行级配法获得的缩尺粗粒制备而成)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粗颗粒粒径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现场粗粒和缩尺粗粒试样,当fv=0-20%时,土体结构为细颗粒骨架结构,当fv≥ 35%时,土体结构为粗颗粒骨架结构。相应的,在fv=0-20%和fv≥35%的范围内,塑性应变/回弹模量随粗颗粒含量fv的变化速率明显不同。在细颗粒骨架结构下,现场粗粒试样的塑性应变和回弹模量与缩尺粗粒试样基本相同,表明此时粗颗粒粒径对动力特性的影响很小。在粗颗粒骨架结构下,两个尺寸下的塑性应变和回弹模量总体吻合,同样表明此时粗颗粒粒径的影响很小。两个尺寸下的微小差异由粗颗粒的不规则滑动和细颗粒的分布导致。(3)对不同粗颗粒含量fv(5%、10%、20%、35%和45%)、不同粗颗粒不均匀系数Cu(2.72、2.01和1.12)的缩尺粗粒试样进行了小型静力三轴试验,研究了粗颗粒级配对静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不均匀系数(2.72、2.01和1.12)下,低粗颗粒体积含量fv的试样(fv=5%、10%和20%)对应细颗粒骨架结构,高粗颗粒体积含量fv的试样(fv=35%和45%)对应粗颗粒骨架结构。随不均匀系数Cu的减小,划分这两种土体结构的特征粗颗粒含量fv-cha增大。在粗颗粒骨架结构下,不均匀系数Cu的减小导致了大粗颗粒数目的增多,引起了峰值剪应力、内摩擦角、泊松比和剪胀角的增大。在细颗粒骨架结构下,不均匀系数Cu的减小导致了粗颗粒总数的减少,引起了峰值剪应力、内摩擦角、泊松比和剪胀角的减小。杨氏模量和黏聚力随不均匀系数Cu的变化在两种结构下呈现出相同的规律:不均匀系数越大,杨氏模量和黏聚力越小。(4)对粗颗粒骨架结构下(fv=35%和45%)不同粗颗粒不均匀系数Cu(2.72、2.01和1.12)的缩尺粗粒试样进行了小型动力三轴试验,研究了粗颗粒级配对动力特性的影响。与小型静力三轴试验相比,该试验并未考虑细颗粒骨架结构对应的粗颗粒含量(fv=5%、10%和20%),原因是根据静力三轴试验的结果,当试样处于与路基现场相当的围压下时(σ3=30 kPa),细颗粒骨架结构下不均匀系数Cu对力学特性的影响很小。动力特性的研究表明,大粗颗粒数目随不均匀系数Cu的减小而增多,加大了外荷载作用下粗颗粒错动的难度,引起了塑性应变的减小。粗颗粒总数随不均匀系数Cu的减小而减少,削弱了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弹性变形的减小和能量消耗的减小,引起了回弹模量的增大和阻尼比的降低。(5)基于相关动力学试验结果(塑性应变和回弹模量),在细颗粒骨架(0%、5%、10%和20%)和粗颗粒骨架(35%和45%)两种结构形式下分别扩展了 Gidel et al.(2001)塑性应变模型和修正Uzan(1985)回弹模量模型,扩展后的模型可综合考虑应力水平(Δp和Δg)、粗颗粒含量fv、不均匀系数Cu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模型预测值和相应的试验值,发现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利用上述模型,计算了由不同fv和Cu的粗细颗粒混合物填筑而成路基的变形,并根据计算结果和路基设计对变形的要求,建议使用fv=35%和45%的粗-细颗粒混合物(粗颗粒骨架结构)作为路基结构层的填料。
其他文献
在“人人皆媒”的时代,新浪微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舆论发酵场所,如2016年“帝吧出征Facebook”和2019年“饭圈女孩网络出征”等即为一个个缩影。以这些个案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多分析了组织内部的动员方式及其行动动员,鲜有文章考察自组织外部的动员,如媒体与组织动员间的关系,同时,鉴于新浪微博“弱连接”的特点,其中的任何舆论与动员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结果。于此,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是自组织之外的力量是如
降雨时空特性是影响水沙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针对目前降雨时空特性对水沙过程影响研究的不足,采用基于物理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室内降雨试验,系统剖析了降雨时空特性对产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将研究区域的整体响应与内部水沙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相结合,本研究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水沙过程影响规律。研究成果提高了对降雨产流和土壤侵蚀的机理认识,对于水土保持、灾害预防以及农业管理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主要内容
本次翻译材料选自《滇西抗日战争史》第六、七两章,主要讲述云南各族人民及海外侨胞联合抗日以及世界上不同国家共同协作反抗日军侵略。该书采用大量细节、事实描绘抗日情景,以客观公正的言语重现战时滇西风貌。《滇西抗日战争史》不仅能作为史学材料供相关学者阅读研究,也警示后人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报告指导理论为阐释学理论(Hermeneutics),其理论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语单词“herm
索穹顶结构是一种轻质高强的大跨度索杆结构体系,需要支承于钢筋混凝土圈梁或环形钢桁架上,因此不是严格意义的自平衡张拉整体结构。论文采用新型张拉整体环作为索穹顶的环梁,生成一种真正“张拉整体式的”、完全自平衡的索穹顶。其中新型张拉整体环结构具有较好的环向刚度,可平衡内部索穹顶施加的径向力,同时内部索穹顶也提升了张拉整体环的面内面外刚度,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论文对自平衡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
鉴于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的复杂性,各国均用地震性能系数将依据弹性反应谱计算的弹性地震力折减来获得弹塑性地震力。本文基于多自由度(MDOF)体系串杆与强柱/弱梁设计的框架模型,计算了 102条C类场地地震波,利用双特征周期标准化保留谱的峰值特性,重点分析了多自由度体系中,刚度比、屈服强度比、结构破坏模式等因素对地震性能系数的影响。通过静力与动力分析,研究了结构在承受竖向荷载时而产生的重力P-△效应对地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最具效率的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不断提高,城市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钢-混凝土组合梁广泛应用于改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拓展城市快速路路网中。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建造,更换和维修桥梁的过程中,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需要经历安装支架、架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和养护等工序,这些现场施工活动会耗费大量时间,并导致交通拥堵,进而削弱交通路网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作为一种满足高速、重载的长寿命和高性能路面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其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和冲断等病害的评估与预防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CRCP混凝土板的冲断与板底支撑能力和裂缝传荷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对CRCP的原位层间粘结状态的评估和横向裂缝特性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构建CRCP全寿
"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在税务领域也有这么一群拼搏奋斗、昂扬奋进的人。从2018年到2021年,他们说的最高频的词语是"划转",他们攻克了非税收入划转的一个个难题,他们总被人评价为"敢拼",以使命担当擘"划"美好未来。
期刊
大量的工程实践以及理论、试验研究表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易出现疲劳损伤。到目前为止,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失效这一难题仍是学术界和工程界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先进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为钢桥疲劳性能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基于监测的疲劳评估工作大多只关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节点构件层次的疲劳性能,评估其整体疲劳性能的研究工作相对
近年来,自媒体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自媒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加的同时暴露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辨识度低等问题。本文将《日食记》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日食记》广告传播策略的优势,对其他自媒体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帮助自媒体努力创作出独特且具有人生意义的广告内容,推动我国自媒体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