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赤泥、黄河泥沙基烧结砖的制备及其性能和烧结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氧化铝厂废物拜耳法赤泥,黄河淤积泥沙以及贫瘠粘土为原料,采用压力成型烧结法,先后制备出赤泥-粘土烧结砖和赤泥-黄河泥沙烧结砖,对其制备工艺、重要性能和烧结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烧失量、密度、烧缩值、吸水率和抗压强度为指标,筛选出赤泥-粘土烧结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烧结温度1050℃,烧结时间2h,赤泥添加量20%。赤泥-黄河泥沙烧结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烧结温度1050℃,烧结时间2h,赤泥添加量40%。最佳制备条件下赤泥-粘土烧结砖的烧失量为10.32%,密度为1.69g/cm3,烧缩值为5.71%,吸水率为19.91%,抗压强度为36.5MPa。最佳制备条件下赤泥-黄河泥沙烧结砖的烧失量为8.91%,密度为1.69g/cm3,烧缩值为7.49%,吸水率为17.91%,抗压强度为39.1MPa。对赤泥、黄河泥沙基烧结砖的性能研究表明:烧结温度越高、赤泥添加量越大,赤泥、黄河泥沙基烧结砖的断面就越均匀致密,砖体越不容易出现掉渣现象;烧结过程使原料中热稳定性差的成分转化为其他热稳定性好的成分,其中赤铁矿转化为磁铁矿就是烧结砖颜色变化的重要原因;另外,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赤泥、黄河泥沙基烧结砖的浸出毒性和放射性都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安全性。对赤泥、黄河泥沙基烧结砖的烧结机理研究表明:烧结砖的烧结质量损失主要是由原料中吸附水和结晶水的去除引起的,因为赤泥的总含水量大于黄河泥沙,且吸附水和结晶水的去除在1000℃以下基本完成,所以烧结砖的烧失量与赤泥添加量正相关,而与烧结温度(1000℃-1100℃)几乎无关;烧结砖的烧结体积收缩主要依赖于原料赤泥中Na2O和Fe2O3的相对含量,干燥后烧结前的生坯内部有大量的原始空隙,这是大部分烧结砖的烧结收缩率都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以赤泥、黄河泥沙两种,固体废物制备烧结砖是完全可行的,其物理性能优良,浸出毒性和放射性无超标现象,可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环保、可行的建筑材料,从而实现赤泥和黄河泥沙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其他文献
自公社化后,伴随农业开发及游牧生计的转变,乌伦古河河谷内人口、耕地及牲畜数量激增,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牧民定居政策,促使牧民由游牧改为
产业融合是信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建立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我国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融合和信息产业结构有序度都有大幅提高,产业融合与信息产业结
<正> 河北省石家庄市南部的元氏县,战国时期为赵公子元的封邑,故名元氏。西汉至三国魏常山郡(国)皆治此。元氏县境内封龙山上,有东汉时期几通碑刻,最著名的有《封龙山颂碑》,
阐述一种BCZ-16型锐心形指向性传声器的设计,工作频带在100~10000 Hz范围内,其90°与0°的声压级差达到10~12 dB,180°与0°的声压级差也达到10~12 dB,110°-120°与0°的声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在组织的正式酬赏制度中没有得到直接承认但从整体上有益于组织运作绩效的各种行为。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将诞生于西方企业组织背景下的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引入
当代设计在全球化趋同和多元化求异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性和国际性激烈碰撞,各个国家和民族开始以文化自觉为重任,一方面从本土文化汲取养分另一方面从他族文化寻找灵感,力图重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焊接工艺过程职业病危害情况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依据该企业2006—201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及16 458人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
顺应现实需要,囊括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修正案(八)》已经生效,但围绕醉酒驾驶法律规制的争论并未也不应停止。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大多是从社会现实、实务效果、刑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日益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加之就业歧视,社会偏见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残疾人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同时,中国北方的外蒙古在这一时期宣告“独立”。外蒙古的独立,加剧了蒙古民族对国家的离心力,内蒙古地区的“自治”“独立”运动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