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激发态过程理论研究与有机发光效率探索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的荧光性质在有机电子学与光电子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高效有机发光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设计高效的发光材料成为相关领域的重要目标。影响发光材料发光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分子的荧光量子产率的定量预测,成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我们在含时一级微扰、费米黄金规则基础上,在路径积分关联函数的理论框架下,发展了杜辛斯基转动效应的无辐射跃迁理论,推导出了一个全新的、完全解析的无辐射跃迁速率公式。新的无辐射跃迁速率公式能够考虑分子任意多模式之间的混合,这样就有效地考虑了激发态使能面与基态势能面存在差异的特征。这个理论公式的实现所需要的电子结构信息和振动光谱均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得到。所有的数值计算均在第一性原理水平上完成,不依赖于任何实验参数。即只要知道一个分子的化学结构,就可以预测其荧光量子产率。   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四苯丁二烯(tetraphenyl-butadiene)的两个异构体具有完全不同的光物理行为。揭示了其中一种异构体1,2,3,4-四苯-1,3-丁二烯(trans,trans-2,5-diphenyl-1,4-distyrylbenzene)表现出奇异的聚集诱导荧光现象的本质。非常值得一提的是,1,2,3,4-四苯-1,3-丁二烯的荧光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只有通过新发展的杜辛斯基转动效应的无辐射跃迁理论来预测,才能给出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的结果。   本论文中,我们选择了光物理性质己熟知的二苯丁二烯的三个异构体来作为新理论的一个独立检测。结果发现,全反式二苯丁二烯的辐射跃迁速率和无辐射跃迁速率的计算值皆与其实验测量值吻合得非常好。由于顺反和反顺异构体都是不发光的,所以实验上无法测量到它们的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速率常数。但是,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它们的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速率常数,进而得到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计算得到的顺反和反顺异构体的荧光量子产率均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   我们在研究另一个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现象的化合物trans,trans-2,5-diphenyl-1,4-distyrylbenzene时发现,其发光机理silole和cis,cis-1,2,3,4-tetraphenyl-l,3-butadiene的发光机理。   以二苯多烯烃为例子,我们重点考查了共轭链长对分子光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跃迁速率随着共轭链长的增加而变化非常小。这是因为随着共轭链长的增加,化合物的耦合强度增加,而两个电子态之间的跃迁能减小,两者达到了一个平衡效果。但是,由于随着两个电子态之间的能量差的减少,无辐射跃迁速率一定程度上成指数增加趋势。所以化合物的无辐射跃迁速率随着共轭链长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我们还考查并讨论了苯环的转动和多烯烃链长对分子荧光量子产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两嵌段共聚物(PEG-PCL)由于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研究表明这类嵌段共聚物的许多性质,如药物渗透性,降解性能和机械性质等,
相比于其它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许多优点,如质量轻、体积小、电压高以及能量密度大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致力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起初,石墨
学位
有机电荷转移复合物因其具有电双稳、光致变色以及准一维的导电性和超导性等特性而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及应用也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CuTC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回忆儿时生活的作品,文章以孩童的口吻讲述童年趣事,使读者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为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所动
期刊
对于非贵金属-碳纳米复合材料,调控其碳基结构使之获得高的比表面积,合适的孔结构,特定电子特性,是促进氧还原传质、电子转移进程,增强该类材料氧还原性质最直接的方法。本论文着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时光轮回,斗转星移,春回大地,啼叫了一年又一年的鸣春布谷,今年不知缘何又早早开始了啼鸣,伴随着木棉花的绽放,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劲吹……
21世纪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传统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迫使人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来解决潜在的能源危机。众所周知,氧还原反应(ORR)的
催化剂是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在自然界完全不需要其它媒介物质就能发生的反应很少,所以寻找和发明各种催化剂便成为化学家们探索化学反应,研究反应机理的一大
本文报道了利用微加工技术和化学修饰的方法在硅表面形成蛋白质微阵列的方法,并对蛋白质微阵列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分析,以达到作为蛋白质芯片的应用要求。主要研究工作可分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