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绿色发展视角下城乡经济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che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城乡关系的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触发了地理学对新型城乡经济关系的思考,也为城乡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环境与案例。目前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理论研究多以国家发展背景为主,缺少基于综合交叉视角下地区城乡经济融合的评价和对策研究。本文引入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剖析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内涵与要求,构建了城乡经济融合评价体系,选取河南省为案例地,以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通过2011-2020年的指标数据,运用层次-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河南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时序演变、空间格局变化、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理论方面,以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解读城乡经济发展关系,认为乡村经济发展落后是由多种原因组合的结果,解决发展落后问题,要分析出发展落后背后隐含的影响因素,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效率和质量。(2)实证研究方面,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梳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得出,2011-2020年间,河南省18个市城乡经济发展融合水平均有提升,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关键作用,社会包容维度和绿色发展维度水平向好的态势发展,分布态势由西高东低向中部高、北部和南部低转变。目前河南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存在乡村发展能力差距较大、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衡、能源利用率低和垃圾处理能力低等问题,政府农业的支持力度、乡村自主发展能力和公路网密度是影响河南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3)对策建议方面,基于综合交叉视角,从不同维度和不同梯度两个层面提出河南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对策。首先,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系统性特征,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指标构建,从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两个维度,发展机会、发展能力、获得途径和能源利用效率等6个要素提出发展措施。另外,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在空间呈现差异性特征,因此,本文基于不同梯度的发展特征,对河南省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提出对策。
其他文献
税收竞争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增长为主要导向的“政治晋升锦标赛”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经常会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其中税收竞争是地方政府采取的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还不够完善,所有税种的法律均由中央决定,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常常运用一些制度外的方式进行竞争。目前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基于以上
学位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旅游乱象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引发舆论热议,工作在旅游第一线的导游人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抨击。日益严重的职业污名问题给导游造成职业认同危机、人际关系压力以及高离职率等负面影响,由此而来的导游人员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品质提升的阻碍,寻找缓解职业污名问题的方法迫在眉睫。因此,探索有效的污名应对策略,对指导行业和组织的管理实践,减轻导游的职业压力,降低导游的离职率,有切实而紧要的现实
学位
高质量的微观企业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有力支撑,而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则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法宝。然而,由于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监管的不完善,上市公司的各种违规行为频频出现、屡禁不止,不仅对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对企业声誉形成了负面冲击,进而对企业的内部治理和投融资决策产生了影响,
学位
在大众旅游时代,信息网络和交通工具的革新极大地压缩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间距离,旅游者的活动半径大幅延伸,旅游目的地系统组成要素的更新与演化日益频繁,旅游空间结构面临着要素更新、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探索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构建县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型,对神木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及优化路径进行分析,能够丰富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的研究案例,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在刺激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旅游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海岛旅游由于地理环境的脆弱性、特殊的地域性以及各自的经济差异性,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更为敏感。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海岸线以及数量庞大的海岛,研究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内在关系和影响机制,对我国开发海岛旅游和发展海岛经济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耦合理论为依据,以国际旅
学位
古往今来,贫困始终被看作人类社会的顽疾,各个国家治理者一直将反贫困事业作为治国安邦、国富民强的大事。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也贯穿着反贫困斗争的历史。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后脱贫时代。为了巩固已有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愿景,政府需纵深推进财政反贫困的各项治理工作。为此,各地方积极制定长效可持续的财政投资性
学位
汉服作为我国汉族的民族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国华服日”、“中华礼乐大会”、“花朝节”等汉服节事活动在旅游地相继举办,游客选择参与汉服体验蔚然成风。国风消费勃兴的背后是国人文化自信的物化表达,研究游客参与汉服体验消费行为的底层逻辑,对于汉服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Prahalad和Ramaswamy提出的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解释游客参与汉服
学位
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深化现代财政体制改革、健全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目标。在现代财政分权体制中,政府间的财政失衡问题常见于很多国家中,我国也不例外。财政失衡既包含同一层级政府间的财政横向失衡,又包括不同层级政府间因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均而出现的财政纵向失衡。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我国逐渐形成财权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下解的纵向失衡状态,且失衡程度呈缓慢上升趋势,探
学位
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地区经济增长的重任。地方政府的支出范围不断扩大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项目建设,债务资金成为地方政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随着我国步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发展增长点在于抢抓培育优势产业。由于地区间资源禀赋以及发展差距较大,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条件有针对性地投入,才能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立足于经济新发展阶段,结合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
学位
教育是民生之基,基础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其对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基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中央及省级政府始终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在上级政府重视下,我国基础教育的财政保障力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然而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财政保障力度持续提高的同时,基础教育的财政供给主体——县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问题就是受财权上移、事权下移以及教育服务具有外溢效应等因素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