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工具,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各国家以及地区的广泛采用。由于各地对工业园区的理解和目的的有所偏重,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同时,因为园区所起到的功能的差异,名字也各种各样。我国早就有建设园区的尝试,但真正的有实质性的实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而开始的。工业园区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善城市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园区建设经历了一段极其坎坷的历程,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政府的过于干预和经营管理造成的规划层次低下、过于强调园区的规模忽视入园区企业的质量、土地的过度“炒做”和开发经营扰乱了土地市场以及企业的简单“扎堆”影响产业集群的有效建立等等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化工业道路以及十六大三中全会提出的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快了地方政府建设工业园区的进程,同时也对当前的园区建设提出了新的导向。园区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本篇论文的创作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众多知名学者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从当前工业园区建设的整体或局部的某些层面上,来研究园区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进程、相关理论以及体现出来的制度创新。结合目前园区的实际,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园区的案例分析,从个中问题提炼到园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设想。 一、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系统、全面、深入地考察我国当前工业园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规范研究的成果进行补充,力求论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应用了区域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本篇论文应用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生命周期理论、梯度开发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以及博弈论、比较研究的方法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以避免视角的局限性。 二、论文结构 本论文共分四章,每一章都是逐步深入和展开,其基本结构及内容如下: 绪论:交代了为何选择工业园区建设中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和内容。 第一章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和对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综述。工业园区自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探索出了成功的道路;我国的园区建设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小到大也在逐渐的成熟,笔者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数量膨胀阶段;平稳调整阶段以及清理整顿和“重新洗牌”阶段)。同时由于园区名称的多样性,对工业园区进行了初步的界定。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学的区域生命周期理论、梯度开发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产业集群理论等。 第二章以东营经济园区为例来分析具体园区的现状,指出个中存在的问题。选取案例分析的园区比较有代表性,基本能代表目前工业园区的现状:建设周期在十年以上,规模适中,区域环境和政策环境基本代表大多数园区的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规划的滞后和难以实施,体现在与政策和经济的不匹配;招商引资只注重形式,入园企业规模小,拉动效应小;园区管理不能适应园区的需要,政府干预过多;企业只是简单的“堆积”不能产生集聚效应;其他如人力资源不能保证等。 第三章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我国园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众多原因。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较多,带有共同点的也不少,主要有:政府作为工业园区的主要主体,不能与市场经济很好的结合,行政参与和干预多,经营和管理多,政绩工程多,各级政府管理权限的不同导致园区的吸引力差异较大,享受的政策有所不同,形成不良竞争;企业自身受政府约束和限制多,不能很好的实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措施,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产业的关联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产生积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不能很好的适应。 第四章针对提出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政策建议。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主要解决好园区的主体和身份问题,该是政府做的政府要提前做好,比如园区定位和规划问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软环境建设等;该是企业的行为放权给企业,让企业自己做,减少政府的干预,但也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比如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企业集群的积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