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志与唐代妇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墓志是唐人记述墓主生平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随着 大量唐人墓志的出土和整理工作的开展,唐墓志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利 用墓志新史料来研究唐代历史已成为唐史学界学术研究的一大潮流,并取得可 喜的成绩。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也开始关注唐墓志对唐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在 经过一年多时间通阅数以千计的墓志后,我发现众多有关唐代妇女的墓志,不 仅为研究唐代妇女生活提供了大量丰富可靠的史料,而且还可透过妇女志文的 字里行间探知时人对妇女的看法,洞悉时人的文化心态和思想观念,这是以往 学术界很少关注的,故拟以墓志铭为中心,结合正史等文献资料,在前辈学者的 研究基础上来系统分析和探讨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和唐人妇女观的几 个问题,以期能为唐代妇女的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论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墓志铭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 以往关于唐代妇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唐代妇女的婚姻、妇女地位、妇女 文化生活、妇女参政等的研究上,且较多关注妇女的开放性,把她们视为历史长河中幸运的一群,认为她们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少,贞节观念淡薄,离婚改嫁较为 容易。通过阅读众多唐代妇女的墓志,我感到上述结论较多反映宫廷贵妇等上层妇女的情况,众多的中下层妇女仍然受到传统礼教的严格束缚,精神生活的 重压,使她们与佛教深深结缘。礼佛、崇佛已成为唐代妇女,尤其是孀居妇女日 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了。针对墓志反映出来的这一信息和以往对唐代妇女佛教生 活研究缺乏的情况,笔者通过对唐代妇女墓志的统计与整理,从五个方面分析 了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1.墓志中唐代妇女信佛的情况。2.唐代妇女的 佛教生活。3.佛典在唐代妇女中的流传。4.唐代妇女崇佛的原因。5.唐代妇女 崇佛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墓志铭看唐人妇女观的几个问题。 在妇女观问题上,以往的研究要么是把着眼点放在白居易、杜甫等个别文‘人对唐代妇女的同情上,要么只关注唐代的特殊性,认为唐代礼教松弛,风气开 放,妇女地位较高,妇女观较为开明。我认为对于唐人妇女观的考察,既不能只 重个体,又不能只看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应以普遍的时人的观念出发,且具体问 题应具体分析,从墓志铭来看,就妇女的社会角色而言,唐人仍然把妇女框定在 “正位乎内”角色之下,“三从四德”依然是唐人品评妇女道德的标准。从唐人视 结婚为“移天\又特突出妇女抚育犹子之美德以及墓志中对妇女“四德咸备”、 “六行幸修”、“母仪有则”的赞溢之词中可体会到唐代妇女附庸、从属的社会地 位并无改变。但唐代的特殊性又使其在对妇女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呈现出其开 放的时代特性,唐人不仅“从子”观念不甚浓厚,对年辈较高妇女特别尊重外,在 贞节问题、信仰问题、妇女才学问题上也多有其时代的特质。由此可推知,唐人 的妇女观存在两个层面,一是受传统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妇女观较保守。二是 又呈现出开明的一面,在唐人为妇女所写的墓志铭中这一观念得到了具体的体 现。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研究,笔者希望能对生活于中国中古时代,又 处在顶盛时期的唐代妇女的境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并揭示唐墓志在唐代、妇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籍以推动唐墓志与唐史研究。
其他文献
数据融合是通过综合多信息源的数据,可以比从任何单个信息源所提供的数据中获得更加精确和更加确定的推理。它是许多传统学科和新兴的工程领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新技术,是现代
在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今天,建立银行对公司的相机治理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一种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形成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强有力的外在压力,是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补充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对比、变换、语义指向、语义特征分析和语用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都”进行了句法 语义、语用的综合分析,在以下几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一、对“都
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工具逐渐兴起。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外森林认证信息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全面、系统、综合地分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机制的背景
目的分析PBL教学模式联合临床路径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生一共(86例),实习生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日~2016年5月10日,将肝胆外科实习生(86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员工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销售人员作为组织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制胜关
<正>新课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伴随着科学教育与涵养人文逐步走向融合,语文课程也需要整合,课程实施也必须摆脱原有模式的局限,开拓新的视
如何准确把握好英汉翻译,以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其中的意思,就必需透彻了解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又是中国现代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达八类之多,形式各异,用法复杂,且补语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补语的可能形式、否定形式都是令外国留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同时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