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析现代汉语名词动用现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net2002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词动用,即词形不变,而通过不同的表达和用法使词性发生变化,名词用作动词,扩大了意义层面和表达层面之间的弹性空间,增添了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语句更加凝练生动,也可以作为语言修辞表达的一种方式。本文试图用隐喻和转喻的理论解释现代汉语中名词动用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认知操作机制。通过对名词动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利于我们的语言学习和教学。本文首先提出关于词类划分的两种分歧的理论: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本文赞成词有定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解释。接着本文从词汇学,形态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分别介绍了中外语言学家对于词类转换现象的研究。再次本文介绍了Langacker的词类模型观点,介绍了名词和动词这两种涉及到本文的主要词类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即名词主要称及事物;而动词主要称及过程。本文重点用隐喻和转喻的理论来分析解释名词动用产生的原因和认知操作机制。名词动用过程本质上主要是隐喻识解和转喻识解起作用。隐喻识解的基本作用就是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创造相似性,把任意两种事物关联起来,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以源域的特征来说明靶域。一般是用具体事物说明抽象事物。名词动用是使用名词表达一个动词短语表达的一个事件,就是将一个概念性的行为集中体现为具有某种物质形态的、清晰可见的、形象的动作。而转喻则可以让我们将事物想象为关系,关系想象为事物。转喻识解在名词动用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行为ICM”和转喻的视角化。本文借鉴Zoltán K?vecses和Günter Zoltán (1999)对转喻概念框架的分类方法,结合现代汉语中的实际语料,将语料分成6大类,如:工具代行为;实施者代行为;宾语代行为;方位代行为;结果代行为;方式代行为。在名词动用的过程中,原生名词在句中处于突出位置,因其突出的特点替代整个表达,达到表达上的经济性和理解上的趣味性。最后本文阐述了名词动用过程中名源动词的句法和语义上的特点以及语义并入与名词动用中的经济性。
其他文献
<正>为深入了解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统一督导工作进度,4月10-12日,自然资源部矿保司储量处副处长、协调督导组组长乔春磊一行来辽宁省调研铁矿矿产资源国情调
历史文化村镇目前正遭受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逐渐失去生机,而历史文化村镇的活力来源于人的各种行为,为了更好地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保护与发展,必须关注历史文化村镇主体—
<正> 一九八二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唐作藩先生编著的《上古音手册》。这本手册是专供从今音查检上古音之用的。今音即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上古音指以《诗经》音为
目的:通过平行比较附子及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附子毒性的影响,观察甘草对附子的解毒作用,并对减毒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平行比较了附子和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对
<正> 使用《日本鬼子来了》这个标题是一种剽窃行为。这是已故作家方之拟定要写的一篇小说,时间可以退回到十年以前。那时候我正在大学里念中文系,成天读世界名著,啃现代派小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程中,合作主体之间存在因利益博弈而引发的道德缺失现象。通过对单边利益与双边利益博弈的深层剖析,提出道德博弈是引领这两种利益走向平衡的良方。基于
目的: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结果,结合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揭示绿原酸的非致敏原性。方法:设定了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组(绿原酸20%~99%)、注射用绿原酸组、不同纯度绿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其经济对外的敏感度也随之增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和影响,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
<正> 众所周知,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损耗,随着时间和频率的不同,所引起的损耗也不一样。通信技术人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这种损耗尽可能小。但有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