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环烷烃(C5-C8)C-C键断裂规律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烷烃是一类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通过催化氧化可以将其转化为多种化工原料,如环烷醇、环烷酮、环烷基过氧化氢和脂肪族二酸,应用十分广泛。其中,环烷醇和环烷酮是制备聚酰胺类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环烷基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环烷醇和环烷酮;脂肪族二酸是合成聚酰胺类高分子化合物的直接原料。因此,环烷烃催化氧化成为化学工业中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一直是广大化工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兴趣所在。目前,工业上环烷烃催化氧化主要是以Co2+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在150℃170℃进行,存在着反应温度高、目标产物选择性差、反应规律不清晰、反应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脂肪族二酸的来源不清晰,致使二酸的生成无法有效控制,直接导致了反应过程产物选择性差。因此,系统研究环烷烃催化氧化C-C键断裂规律,进而有效调控环烷烃氧化产物中二酸的生成,对环烷烃催化氧化工业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本论文以O2为氧化剂,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钴(II)(T(p-Cl)PPCo)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系统研究了环烷烃(C5-C8)的氧化产物生成顺序和分布,尤其是环烷烃(C5-C8)催化氧化过程C-C键的氧化断裂规律。通过对环烷烃(C5-C8)C-C键的氧化断裂规律即脂肪族二酸生成过程的确定,提出了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环烷烃(C5-C8)过程中脂肪族二酸生成的调控手段,实现了脂肪族二酸的有效抑制,提高了氧化产物(环烷醇和环烷酮)的选择性。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p-氯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分别采用Lindsey法、丙酸法、混酸法、研磨法合成了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研究表明,研磨法合成卟啉收率较高,p-氯苯甲醛和吡咯的摩尔比为1:1,室温下研磨20 min,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收率达到12.5%。以DMF为溶剂,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与无水乙酸钴的摩尔比为1:10,回流反应24.0 h,合成了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钴(II)(T(p-Cl)PPCo),收率为85.8%。以乙二胺、环己二胺和5-氯水杨醛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室温反应4.0 h,合成了5-氯-水杨醛乙二胺希夫碱(Salen I)、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Salen II),收率分别为73.2%和67.4%。分别以5-氯-水杨醛乙二胺希夫碱(Salen I)、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Salen II)和无水乙酸钴、无水乙酸铜、二水合乙酸锌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回流8.0 h,合成了5-氯-水杨醛乙二胺希夫碱钴(II)(Salen I-Co)、5-氯-水杨醛乙二胺希夫碱铜(II)(Salen I-Cu)、5-氯-水杨醛乙二胺希夫碱锌(II)(Salen I-Zn)、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钴(II)(Salen II-Co)、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铜(II)(Salen II-Cu)、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锌(II)(Salen II-Zn),收率分别为54.3%、60.3%、64.3%、48.3%、55.7%、58.3%。2.以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钴(II)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系统研究了环烷烃(C5-C8)催化氧化产物的生成顺序和分布。研究表明,在不发生自氧化的温度下(110℃120℃),环戊烷和环己烷催化氧化首先生成环烷醇、环烷酮和环烷基过氧化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开始检测到脂肪族二酸生成。环己烷在110℃反应4.0 h的条件下开始检测到己二酸生成,该条件下环己烷的转化率为0.89%,己二酸的收率为0.07%。环戊烷在100℃反应1.5 h的条件下开始检测到戊二酸生成,该条件下环戊烷的转化率为0.37%,戊二酸的收率为0.02%。环庚烷和环辛烷在不发生自氧化的温度下(100℃,95105℃),未检测到脂肪族二酸生成。系统研究了环戊烷和环己烷催化氧化过程中,氧化产物的相互转化,研究表明,脂肪族二酸的生成主要来源于环烷酮的氧化,环戊醇和环己醇可以氧化生成相应的酮,不能直接氧化生成脂肪族二酸。说明环烷烃(C5-C8)催化氧化过程C-C键的氧化断裂主要发生在环烷酮的催化氧化,不同环烷烃C-C键催化氧化断裂能力不同。3.以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钴(II)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分别借助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中间态捕获和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研究了环烷烃(C5-C8)催化氧化过程C-C键的断裂规律。研究表明催化剂T(p-Cl)PPCo能够显著降低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如环己烷E催化(111.0 kJ/mol)<E自氧化(271.8 kJ/mol),环己酮E催化(71.2 kJ/mol)<E自氧化(126.6 kJ/mol),环戊烷E催化氧化(78.4 kJ/mol)<E自氧化(152.1kJ/mol),环戊酮E催化(66.8 kJ/mol)<E自氧化(157.1 kJ/mol)。环烷酮催化氧化的表观活化能小于相应环烷烃催化氧化表观活化能,如E环己酮(71.2 kJ/mol)<E环己烷(111.0kJ/mol),E环戊酮(66.8 kJ/mol)<E环戊烷(78.4 kJ/mol)。通过反应中间态捕获,表明环烷酮催化氧化生成脂肪族二酸,即C-C键断裂过程,首先是环烷酮α位C-H键的断裂,不同环烷酮α位C-H断裂的活化能不同,导致不同环烷烃催化氧化生成脂肪族二酸的能力不同。该过程在量子化学计算层面上也得到了验证。该研究进一步确认了环烷烃(C5-C8)催化氧化过程C-C键的氧化断裂主要是由于环烷酮的深度氧化。4.以Salen-Zn(5-氯-水杨醛乙二胺希夫碱锌(II)(Salen I-Zn)、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锌(II)(Salen II-Zn))调控环烷烃催化氧化中间体环烷基过氧化物的分解,使环烷基过氧化物催化分解为环烷醇,抑制环烷酮的生成,进而抑制脂肪族二酸的生成,实现了环烷醇和环烷酮总选择性的显著提高。同单独以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钴(II)为催化剂相比,当5-氯-水杨醛环己二胺希夫碱锌与5,10,15,20-四(p-氯苯基)卟啉钴(II)的摩尔比为2:1时,120℃,1.4 MPa O2压力下反应8.0 h,环己烷催化氧化过程中己二酸选择性由16.86%下降为1.12%,此时环己烷的转化率为4.18%。该调控手段对环戊烷也表现出很好的调控效果。
其他文献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农作物,有较大的秸秆产量。但目前青稞秸秆的利用途径较为单一,利用效率也很低。由于青稞秸秆本身纤维含量较高,如将其作为掺和料掺入到水泥基中,制
一、学习步骤学习走步式跳远技术,首先要通过模仿练习体会两腿剪绞的感觉,最好是在臂的动作和腿的动作掌握之后,逐渐向实际的起跳空中动作过渡,臂和腿的协调配合,可通过在走
以鹅去氧胆酸(CDCA)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200~300nm的分子印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联合尘螨变应原脱敏疗法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尘螨为变应原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当日下午四时许,黄克诚、黄敬等率天津军管会全体人员随攻城部队进入市区。鉴于当时游资在粮食、棉纱、棉布、黄金、美钞、证券等几个市场往来游荡,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评估与研究。方法选择4,70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施以舒适护理,观察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
《阿拉比》只是乔伊斯青年时代的一篇短篇,我们却可以看出乔伊斯对多种写作手法的探索。首先,这篇文章中的总体基调就是作品的客观性,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不露声色地向读者讲
粘细菌是一类具有复杂多细胞社会学行为的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它以群体运动、子实体发育及捕食等复杂的多细胞群体行为及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著称。目前对几种粘细菌研究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用药安全,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发生,为新药研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5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
大型储罐是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广泛使用的油气储存设备。在内部储存介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储罐底板上下表面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缺陷,严重威胁其安全运行。因此,定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