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的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近二十年以来发展的十分迅速,未来城市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伴随着城市的建设,城市的构架功能也随之不断重构、组合,现代城市发展所呈现的艺术性必然在于其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历史风貌中得以展现。近两届的建筑世博会,特别是上海世博会的各类建筑馆式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属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果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中西方在未来城市建筑发展上所持观点的异同。回望百年,有大量的数据表明,城乡生活的人群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9年中国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比例占人口总数比近50%。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新的城市不断构成、组合、重构。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重复千篇一律的新城市及城区呈现在我们眼前,城市变得越来越单调,枯燥乏味,从而缺乏个性。为此本文在基于以上的相关问题提出的基础上,从历史建筑文脉保护的原点而出发,以汉口珞珈山街住宅建筑为例,希望通过概念分析、文献研究、文化比较、经济与社会基础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以及对历史住宅建筑保护开发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具有特色及可行性的历史建筑住宅保护建设的思考。历史证明,中国及世界各地优美宜居的城市,无一不是具有独特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内涵的集合体。本论文的选题思路来自导师所承担的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课题。其主要的研究点及目的如下:首先因武汉这个大都市拥有丰富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近年来的各种保护与改造过于的表面化及简单化,其实质处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初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1、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应当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形成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及社会共识,要从“城市生存价值”的认识来保护相关建筑,最终立法保护。2、政府和民间都缺乏保护的理性认识与长效的保护手段,多年来所做的相关保护限于少数知名度较高的历史建筑,与此同时,还有小部分的历史建筑正在有意无意的遭到拆除,并未在保护的口号下得以幸免。3、国内对历史建筑理论体系与技术的简单化导致老建筑保护的手段单一,对历史建筑生命力的激活仅靠保护的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有效的理论体系,但目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并未达标,特别是汉口独具特色的历史里分住宅建筑,其“里分”仅有民向自发行为且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总体来看,本文通过对“里分”住宅建筑空间研究入手,提出选择局部与整体“渐进式重构”的改造方式的思路,其目的就是紧紧围绕历史“里分”住宅建筑风貌保护与重构,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与整体的环境规划设计视角研究其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深深感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选择舍弃掉城市的人文文脉与文化生态的建设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作为武汉所特有的历史住宅“里分”建筑,将会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构造成独特的城市文脉与风貌,在保留武汉城市历史特色应该具有特殊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