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等离子体中离子回旋频段下射频鞘的流体动力学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回旋共振加热是托卡马克中主要辅助加热手段之一,并在实验中取得了广泛成功。然而,离子回旋波驱动的射频鞘会导致强烈的等离子体与边界材料的相互作用,引起杂质溅射、边界功率损失、热斑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和问题,不仅改变边界等离子体参数,影响等离子体性能,而且会对材料造成损伤,缩短材料寿命。因此,研究离子回旋加热下的射频鞘特性以及射频鞘对功率耗散和杂质溅射的影响,对提高离子回旋加热效率,延长相关部件寿命,控制主约束区的杂质水平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流体模型并结合等效电路模型,发展了一个适合描述聚变等离子体中离子回旋频段下的一维无碰撞射频等离子体鞘层模型。流体模型中包含了高能离子成分以及杂质离子成分,并且考虑了离子温度对鞘层结构的影响,而材料表面的瞬态电势和鞘层厚度的关系则通过等效电路模型自洽地确定。模拟结果表明,由离子回旋加热引起的扰动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离子体参量对鞘层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鞘层电势随扰动电流振幅的增大而增大,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等离子体密度,背景离子温度,以及高能离子能量或浓度增大时会导致鞘层电势降低。对于轻杂质离子,其浓度在托卡马克边界区域通常是百分之几以下的量级,在这种条件下,杂质离子的浓度的变化对鞘层结构影响很小。鞘层电势是影响鞘功率损耗的重要因素。扰动电流振幅增大、频率减小时,鞘层电势减小,鞘层对于离子的加速作用变小,因此鞘功率损耗减小。高能离子能量或浓度增大时,鞘层电势减小,但流向材料表面的离子流增大,当扰动电流较小时,鞘功率损耗随高能离子能量或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扰动电流较大时,随高能离子能量或浓度的增大,鞘层电势的减小幅度远大于离子流的增大幅度,因此鞘功率损耗减小。对于碳、钛、铁和钼材料,随着鞘层电势增大,氢、氘、锂、碳、氧等离子经过射频鞘的高电势差加速后轰击材料表面的能量大大增加,杂质溅射产额明显增大。当鞘层电势较低时,杂质的产额主要由高能离子轰击所贡献;随着鞘层电势的升高,鞘层对于离子加速作用增强,其他离子导致的杂质溅射产额显著提升,并超过高能离子,由此可见,鞘层电势的增大是导致杂质溅射增大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人们对汽车的安全可靠性,智能舒适性与经济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汽车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数量与日俱增,信号急剧增多。CAN、LIN等传统的汽车总线已经无法满足汽车通信网络的发展需求,因此高可靠性、高带宽等优点的FlexRay车载总线标准,是今后汽车电子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FlexRay静态段与动态段消息的恰当调度,对于提高FlexRay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至关重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所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与传统能源供给枯竭的矛盾愈发严重,新能源开发应用逐渐成为能源发展的重点。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包括新能源设备和变换器设备。在运
传统电学传感器构成的长期监测系统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稳定性、耐久性、耐腐蚀性等指标比较差,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长期工程需要;光纤光栅作为一种新型全光纤无源器件逐渐得到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污染,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急需解决日趋短缺的能源问题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高性能环保的新型储能装置成为当前
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组在前期动物实验中,已证实柴苓降压汤具有降低SHR血清及心肌组织中Ang Ⅱ从而达到降压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钱林超教授门诊接诊的高血压病病例的收集、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主要生长在中国东北地区,其结构致密,可为土木、建筑和化纤工业提供原料,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
能源,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全球发展的必要因素,目前全球的能源结构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是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重大隐患。研究者们正在不断开发新型的能量转换和储存设备来应
氮杂环丙烷是一类环内含有氮原子的三元杂环化合物,它不仅存在于一些有机分子和天然分子中,而且也是制备一些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重要中间体。由于三元环的张力较大,导致其活性较高,它及其衍生物不仅可以与一些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与各类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发生环加成反应来制备种类更加丰富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咯啉、咪唑、噁唑烷酮和噁唑烷等。因此,氮杂环丙烷参与的环加成反应研究已成为新的热
随着柔性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出现,研发与之匹配的柔性储能器件迫在眉睫。传统的储能器件难以满足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作为一种新颖的储能器件,柔性超级电容器(FSC)兼顾高功率
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选择东北及华北区域,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及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研究了研究区近20年来表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