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绪论 介绍了光散射和共振散射研究现状。对近年来共振散射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应用和本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 金纳米粒子共振散射与共振吸收的关系 粒径为 10nm 金纳米粒子的浓度在 0-35.4μg/ml 范围内,在 525nm 处分别产生一个吸收峰和一个共振散射峰。粒径为 50nm 金纳米粒子溶液在 0-17.7μg/ml 浓度范围内,于 530nm 处分别产生一个吸收峰和一个共振散射峰。高于浓度线性范围的金纳米粒子溶液中存在共振散射峰红移和猝灭现象。从光子与纳米粒子的界面超分子能带作用及光在纳米粒子之间发生多次散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金纳米粒子共振散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对应关系及其共振散射峰红移和猝灭的机理。第三部分: 金纳米粒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变色效应与光谱特性 粒径为10 nm 金纳米粒子溶液显红色,在525nm 处有一个共振吸收峰和共振散射峰。加入一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金纳米粒子变为蓝紫色即存在变色效应,在550nm 和680nm 处有二个共振吸收峰;共振散射峰在525nm,但共振散射大为增强。采用共振散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的变色效应。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纳米粒子溶液的变色作用与其疏水性强弱有关。结果表明,变色效应系金纳米粒子粒径增大、共振吸收和共振散射变化所致。采用共振散射光谱测定了某些电解质的溶胶临界聚沉浓度。第四部分:人血清白蛋白-丙酮(乙醇)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特性 采用双池法研究了pH7.4Tris-HCl-丙酮(或乙醇)-HSA 体系的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丙酮对HSA 在325nm 处的荧光产生猝灭效应,其根本原因是丙酮的分子吸收。乙醇使HSA 在325nm 处的荧光增强,其原因在于乙醇破坏了 HSA 的高级结构, Trp 残基暴露于 HSA 的表面并形成氢键。实验表明,在pH4.8NaAC-HAC 缓冲溶液中,丙酮浓度大于30%或乙醇浓度大于40%时,HSA分子因高级结构被破坏而互相聚集,导致470nm 处的共振散射急剧增强。 1<WP=5>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第五部分:铬天青S-铝(III)-聚乙二醇4000 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在pH 4.8 的 NaAC-HAC 缓冲溶液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0 的存在下,铬天青S与铝形成的络合物微粒,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急剧增强。体系在 400nm 和 530nm 处出现两个强的共振散射峰,且增加的 RS 值与 Al(Ⅲ)的浓度在 0.084~0.84μg /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共振散射光谱测定水中Al 的新方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与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本文还探讨论共振散射增强机理。第六部分:盐酸小檗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缔合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在pH4.80 NaAc-HAc 缓冲介质中,盐酸小檗碱(BH)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由于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缔合微粒,在 470nm 处有一共振散射峰。随着 DBS 浓度增大,该峰急剧增强,即存在缔合微粒的散射光增强效应;345nm 处的吸光度减弱,即存在缔合微粒的减色效应。研究了共振散射光谱测定 BH 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测定 0.35-4.4×10-5mol/L 盐酸小檗碱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用于复方黄连素片剂和针剂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并用超滤、透析和有机溶剂实验研究了缔合微粒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