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在藏药活性组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医药的物质基础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植物。藏药植物的特征是强辐射、日照时间长,决定了其光合作用强,有效成分的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目前,对于藏药的质量分析和鉴别还很有限,不能保证藏药的质量和开发新藏药的研究。毛细管电泳是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快速、进样体积小、可选择的分离模式多特点,但由于它的检测灵敏度不如高效液相色谱,而藏药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又很低,导致毛细管电泳在藏药活性组分的分析方面应用很少。鉴于这种情况,本论文从理论和方法上开展了毛细管电泳在藏药活性组分分离测定方面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中第二部分就充分利用了毛细管电泳的优势,使其应用于藏药湿生扁蕾全草中活性组分的分离与测定,取得了以下几方面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首次建立了分离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地用于藏药湿生扁蕾中这两种(口山)酮的含量测定。2.首次将非水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藏药湿生扁蕾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与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四章:第一部分:综述第一章:简单介绍了CE的原理和特点、藏医药的研究现状以及毛细管电泳在(口山)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毛细管电泳应用于藏药湿生扁蕾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测定第二章:首次建立了同时分离测定藏药湿生扁蕾全草花和杆中的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BL1)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BL2)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新方法。最佳分析条件为:20 mM硼砂+20 mM SDS,pH 9.80,分离电压17.5 kV,检测波长260 nm。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分析藏药湿生扁蕾中的这些活性成分,而且对其它龙胆科扁蕾属植物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初期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章:建立了一种新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可以同时测定藏药湿生扁蕾全草花和杆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最佳分析条件为:25 mM Tris、10%乙腈的甲醇溶液、1.5%醋酸和25 kV的分离电压。发现湿生扁蕾花是提取这些活性组分的有效部位。将该方法进行改善,可用于其它龙胆科扁蕾属植物中这些活性成分的测定。第三部分: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在银黄制剂中的应用研究第四章: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准确的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同时测定了银黄口服液、银黄颗粒、银黄片中的两种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最佳分析条件为:缓冲溶液,nborate:nNaH2PO4=1:1,pH=8.0,分离电压为17.5kV,在此最佳分离条件下,黄芩苷和绿原酸在4.3分钟内完全达到基线分离。
其他文献
在国家政策与相关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在遵循指标选取原则基础上,从供应、经济、需求、环境、物流五个维度,构建了区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紧急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国际舆论希望这个问题在阿拉伯国家的范围内解决。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脂肪组织miR-25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MCM7)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确诊的76
目的:研究白术提取物对人高转移肺癌PG细胞株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白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方法:实验分两部分,1.白术提取物含药血清抗PG细胞增殖、转移实验研究,实
<正>激光电视横评测试几乎涵盖了国内外的主流品牌,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仍有部分产品未能参加测评,非常遗憾!其中不乏素质性能出众之作,例如明基i955L、小帅激光电视影院、SIM2
2月8日至9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在呼伦贝尔隆重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加快旅游发展作为富民强区、转型升级的大战略,拓宽视野、开动脑筋,
目的:本课题通过采用对冠心病内皮功能疗效评价的指标进行严格的临床设计,通过测定具有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前后ET-1,NO,vWF,FMD的变化,来论证补阳还五汤对改
肠球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疾病防治,以及奶油、奶酪和香肠发酵过程。近年米,随着医院肠球菌感染率和死亡率的持续上升,耐药肠球菌感染的流行,尤其是耐万占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女性叙事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萌发期──从“五四”初期曲折延伸到“丁玲时代”;被阉割期──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1985年;崛起期──
乙型病毒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病毒无法被有效抑制或清除,导致肝细胞慢性炎症损伤,最终可形成肝硬化甚至突变为肝细胞癌。